南部战区总医院专家:青少年抑郁症的科学治疗指南
南部战区总医院专家:青少年抑郁症的科学治疗指南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居高不下:小学阶段为10%,初中阶段高达30%,高中阶段更是达到40%。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失去笑容的年轻面孔,一个个亟待拯救的灵魂。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南部战区总医院健康医学科专家提出了三个关键性的建议,旨在帮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走出心灵的阴霾。
正确看待抑郁症:这不是矫情,而是疾病
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抑郁时,往往难以置信:“现在条件这么好,怎么还会抑郁?”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孩子在“作”,是“手机看多了”,或是“太脆弱”。这些误解不仅延误治疗,更可能加重病情。
事实上,抑郁症是一种真正的疾病,患者的症状并非主观意愿所能控制。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浓度不足或信息传导不畅,导致情绪调节失常。正如身体会生病一样,人的情绪也会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应当以对待疾病的态度来对待抑郁症,积极寻求专业治疗。
正确接受药物治疗:科学用药,规范治疗
对于轻度抑郁症,心理治疗是首选方案。这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等,通过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和改善人际关系来缓解症状。家长可以通过倾听、安慰、解释、指导和鼓励等方式,给予孩子情感支持。
然而,对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或持续轻度抑郁症的儿童和青少年,应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考虑药物治疗。虽然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但及时规范化的治疗能够控制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
正确遵从医嘱服药:坚持治疗,定期复诊
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时,患者和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足量、足疗程使用:大多数抗抑郁药需要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必须坚持用药,严格按医嘱服用。
不要突然减停药物: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撤药综合征,表现为姿态不稳、眩晕、感知觉改变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诊为病情复发。
警惕自杀风险:服用此类药物时,监护人应妥善保管药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
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包括肝肾功能、血糖、泌乳素水平、体质量、心电图等,以及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也是有效的辅助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磁场作用刺激大脑神经,能有效缓解症状。适当的运动如跑步、游泳,可促进多巴胺分泌,改善心情。
家庭支持同样至关重要。家长的理解、关爱和支持,能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同时,学校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更多关注,共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南部战区总医院精神心理科专家团队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例如,曹洪涛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并在学术会议上分享研究成果。他们的专业意见为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和温暖的关怀,帮助青少年走出抑郁症的阴影,重拾生活的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