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平:书画界的匠心传承者
张和平:书画界的匠心传承者
张和平,号望溪,1959年生于北京,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自幼受母亲剪纸艺术的影响,走上绘画之路。1978年入职荣宝斋从事木版水印复制工作,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有机会欣赏到近现代艺术家的精品并得到老一代画家的教诲。1980年拜山水画大师梁树年为师,开始系统学习中国画。他的作品多次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并出版多部个人作品集。张和平的艺术生涯体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和创新精神,成为当代书画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艺术生涯的起点:荣宝斋与木版水印
1978年,张和平入职荣宝斋,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在这里,他从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复制工作,这一经历为他后来的绘画创作奠定了重要基础。木版水印复制工作要求刻工在勾描的基础上,以若干版块分解原作的笔线和墨韵,再经过印刷师傅多次调版,精心印制,才能完成一件几可乱真的作品。经过数百上千次的镌刻,张和平以刀代笔,学习前人用笔用墨之法,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荣宝斋作为北京琉璃厂文化街的宿影,荟萃古今名人字画、书法篆刻、文房四宝,是养人、养眼、养心的文化宝地。在这里,张和平不仅有机会欣赏到近现代艺术家的精品,还能够聆听到老一代画家的教诲。工作之余,他还游走于书画家之间,观摩他们画画,讨教艺术问题。
师从梁树年:传统艺术的传承
1980年,张和平结识了张进,并在他的带领下拜访了山水画大师梁树年先生,正式开始学习中国画。梁树年是一位传统型画家,诗书画印皆精。在80年代中期,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一股否定中国画的思潮,梁老告诫弟子们:“画画一定要走正路,不要学社会上‘二百五’那一套。”他传授了两个法宝:一要深师古人;二是要广师造化,二者不可偏废。
对于“深师古人”,张和平有切身体会。他常年做刻版工作,经手的刻版成百上千,对线条的刚柔、虚实、顿挫、转折,点画的疏密变化、提按力度,不仅要透彻理解,而且要操刀雕刻。久而久之,练就了一双慧眼和过人的腕力。梁树年先生看了这位后生的画作后,称赞他“笔墨之不凡,尤其笔线有力而有余韵”,并褒扬他“以刀代笔,刻苦钻研历代名人绘画的精品,深得古人笔墨之妙”。
艺术创作的突破:从临摹到写生
在“深师古人”的同时,张和平也十分重视“广师造化”。他以京郊燕山为根据地,常年坚持写生。每逢节假日,他与画友结伴而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面对大自然,如何选景,如何写生,如何将学来的传统笔墨转换成画面语言,并将感受升华为创作?张和平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学习和探索过程。谈及此,张和平道出了一个字——“悟”。悟,就是感悟、体悟,达于顿悟,唤起灵感。这可能就是张和平参白自然,创造心中“第二自然”的秘诀吧!
艺术成就:作品与展览
张和平的山水画创作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前期(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奠基期,他以临仿、学习山水画为主,间有写生创作。1988年创作的《秋江归渔》已跳出一般写生意义的“再现自然”,而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颇得白雪石先生称赞:“和平小友学习国画,用功勤奋,热爱传统。此幅立意清新,运用淡墨颇得其妙。”
在梁树年先生的支持下,张和平与其他七位弟子成立了“松石友”画会,并连年举办一系列展览。80年代以来,张和平走出燕地,壮游泰山、黄山、太行以及湘西、皖南、东北名山大川,行程万余里,眼界大开,积画稿近千幅,不断推出《山色空蒙雨亦奇》(1990)、《黑山白水》(1994)、《湘西印象》(1997)、《燕山深处》(1998)等佳作,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这些作品都脱胎于写生画稿,表现春夏秋冬、朝霞暮霭、风晴雨雪、四时变化,寄托了画家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美好理想。总体观察,张和平的山水画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以势夺人;二是以情感人。
艺术特色:以势夺人,以情感人
张和平的山水画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以势夺人,二是以情感人。他追摹老师,热心于宋人的章法结构,多取全景式大山大水,以高远、深远法为之,构图大开大合,常常给人以伟岸崇高之感,充满了浩然正气。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决定画格高低雅俗的关键,是画家的气质和修养,我想这是和平山水画脱俗的重要原因。和平早期的山水画,笔墨虽显稚嫩,但格局大,立意高,遮蔽了技法之不足。大凡看过和平山水画的,无不抱有同感。画论上讲,山水画要远观其势,近观其质。和平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才把握了山水画的要旨。
二是以情感人。山水画名为写景,实为写情,借景抒情。和平不擅作诗,但有诗人的情怀,能够运用诗化的语言将自然、生活转化为富有诗意的画面,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和平的山水画里,无论画面有人,还是无人,里面都有情。情,是山水画的灵魂。《燕山深处》(1998)深秋时节,万木萧疏,寒气逼人,山民驱赶着牛羊,吆喝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燕山深处,人家散落,炊烟袅袅,盼着亲人的归来。这是一首田园诗,又是一幅风俗画,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如入桃源之境。
同样,《峡江归舟》《湘西印象》《江南霁雨》《早春图》《积雪浮云端》《皖南十月》等都无不是富有诗意的画作。画家不停留在山川、屋宇、舟船、人畜的客观描绘,而重在造景写意,借景抒情,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幽林深处听泉声”“欲避喧嚣地,且来岩上居”透露出一个现代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恬静。
艺术成就与社会影响
张和平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国画作品展,作品广泛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文化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收藏。作品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家图录》、《中国当代中青年书画家精品集》、《当代中国画精品选》等,出版有《张和平作品选》、《张和平作品集》等。
1991年,张和平参加了人民大会堂巨作《江山如此多娇》的复制工作,受到万里委员长的亲切接见;《峡江归舟》被人民大会堂收藏;《远上寒山》被中南海收藏(编入《中南海珍藏集》第一集)。1992年,《始信峰秋色》参加韩国现代艺术展览,获特邀奖。1993年,《山里人家》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家图录》;《松谷云深》参加中国美术馆“全国百名青年画家邀请展”。1994年,参加中南海、中国美协“纪念毛泽东诞生100周年全国百名画家大型笔会”;《秋瀑丹岚》入选《中南海珍藏集》第二集。1995年,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总公司现代艺术中心画家,组织北京画家赴湘西写生,参加美国东方画廊“湘西水乡情画展”。1996年,《秋江》入选《中国当代中青年书画家精品集》。1998年,天津人美出版《张和平作品选》。1999年,《黑山白水》入选中国美协“跨世纪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2000年,《听泉图》入选“庆祝澳门回归中国画大展”。2002年,调荣宝拍卖公司书画业务部;《深山小学》入选“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大展”,获优秀奖。2002至2003年,连续三次参加国际艺苑美术馆“松石友八人山水画展”。2004年,任荣宝艺苑广告艺术公司总策划;参加中国美术馆“松石友八人山水画展”;《临水人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5年,参加北京琉璃厂宏宝堂“松石友山水画展”。2006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中国画精品选》第一集,参加中国美术馆“纪念梁树年先生诞生95周年松石友山水画展”。2007年,随中国画家代表团赴日本北海道访问。2008年,在荣宝斋木板水印推广部任职;《清听自远》参加“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艺术展览”,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2009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张和平作品集》。2010年,在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城市展示馆举办“中国风当代书画名家张和平山水画展”。
艺术评价
荣宝斋顾问、原总经理郜宗远评价张和平:“对绘画情有独钟且执着”,“他的画作追求笔墨、追求构图、追求意境、追求创新。我认为,一个画家有上述四种追求就足够。他的作品有梁树年先生的影子,但与梁先生拉开一定的距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张和平的艺术生涯体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和创新精神,成为当代书画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和教学活动,为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