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东奕获青橙奖,流体力学研究助力航天事业
韦东奕获青橙奖,流体力学研究助力航天事业
10月14日,阿里巴巴达摩院公布第四届青橙奖获奖名单,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助理教授韦东奕赫然在列。这位年仅34岁的数学天才,凭借在流体力学方程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赢得了这一面向青年学者的重要奖项。
青橙奖由阿里巴巴达摩院于2018年发起,旨在支持有潜力的中国科研新星,每年从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中评选出10位获奖者,每人可获得1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今年的评选经过初审、通讯评审、终审答辩等严苛流程,从365位参评人中选出最终的10位获奖者。
韦东奕此次获奖,主要是因为他“发展了预解估计方法和波算子方法,解决了流动稳定性的数学理论中的一系列重要的公开问题”。这一成果不仅在数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更可能为航天事业、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韦东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体力学方程中的数学问题,特别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和欧拉方程(Euler equations)等。这些方程是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在航空航天、气象预测、海洋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博士期间,韦东奕就解决了流动稳定性理论中的一些重要公开问题。他与合作者创造性地引入波算子方法和预解估计方法,解决了Oseen涡算子的拟谱界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这一突破不仅在数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理解流体动力学提供了新的工具。
韦东奕和章志飞等人还利用这些方法解决了流动稳定性理论中一系列重要公开问题,如Kolmogorov流的最优增强耗散估计以及转换阈值估计;管道Poiseuille在大雷诺数情形下的线性稳定性,这是自1883年Reynolds著名管道流体实验以来流体力学中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韦东奕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2019年,世界闻名的布尔巴基讨论班专门组织专题讨论班,讨论韦东奕与合作者在Oseen涡算子研究方面的工作。美国纽约大学的教授更是称赞他为“中国正在崛起的数学新星”。
尽管韦东奕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但这些理论突破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航天飞行器的性能不仅取决于流体力学,还受到材料科学、发动机技术、控制系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将韦东奕的研究与“六代机突破10马赫”直接关联起来的说法,显然过于简单化了。
正如韦东奕的导师田刚在推荐信中所言,韦东奕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研究者,只要给予他充足的时间和安静的研究环境,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国家著名的数学家。目前,这位年轻的数学家依然保持着对数学的纯粹热爱,不为外界干扰所动,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
韦东奕的故事告诉我们,基础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专注。虽然他的研究成果目前还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但这些理论突破将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正如牛顿的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这些看似抽象的数学理论,最终将为人类探索宇宙、征服太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