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饮奶蓝皮书》:教你如何科学饮用牛奶
《科学饮奶蓝皮书》:教你如何科学饮用牛奶
2023年12月,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解读的《科学饮奶蓝皮书》在北京发布。这份蓝皮书基于科学调查,揭示了我国居民在饮奶方面的知识、技能及行为现状,并为大众提供了专业的饮奶指导。
牛奶应该冷着喝还是热着喝?
关于牛奶的饮用温度,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科学饮奶蓝皮书》指出,牛奶的最佳饮用温度为20-30摄氏度。这个温度范围既不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又能较好地保留牛奶中的营养成分。
冷牛奶(从冰箱中取出的牛奶)虽然口感清爽,有助于刺激食欲,但可能对部分人的胃黏膜产生较大刺激,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此外,冷藏后的牛奶中钙质的吸收效率相对较低。
热牛奶则能保护胃黏膜,减轻不适,促进营养吸收。但需要注意的是,加热过程中可能会破坏部分营养成分,因此不建议高温久煮。对于需要加热的牛奶,推荐使用隔水加热的方式,将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这是大多数人群都能接受的温度范围。
什么时候喝牛奶最好?
关于喝牛奶的最佳时间,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有人认为睡前喝牛奶等于“服毒”,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人在睡眠状态下,胃部仍在工作,睡前喝一杯温牛奶不会增加肠胃负担,反而有助于维持消化道功能。
从营养吸收的角度来看,餐前30分钟喝牛奶的效果最佳。研究表明,餐前30分钟喝牛奶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反应,增强饱腹感,对预防肥胖很有帮助。此外,早晚喝奶也是不错的选择。早晨喝奶可以提供一天所需的营养,晚上喝奶则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每天应该喝多少牛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应摄入300-500克奶及奶制品。这个摄入量既能满足人体对钙质的需求,又不会导致营养过剩。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乳母等,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摄入量。
特殊人群如何科学饮奶?
- 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选择低乳糖牛奶或无乳糖牛奶,也可以尝试少量多次饮用,同时搭配主食,延缓胃排空,减轻不适症状。
- 牛奶蛋白过敏人群:不建议饮用牛奶,可以选择其他替代品,如豆奶或杏仁奶。
- 腹部手术后患者:在胃肠功能恢复前,应避免饮用牛奶,以免加重肠胀气。
- 肥胖人群:建议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不会摄入过多脂肪。
科学饮奶的其他注意事项
- 不宜空腹喝奶:空腹喝奶会降低营养吸收率,建议与面包、馒头等主食一起食用。
- 避免与茶、咖啡同饮:茶和咖啡中的成分会影响钙的吸收。
- 加热方式要正确:避免使用铜器加热,以免破坏维生素C。推荐使用隔水加热或微波炉加热,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
- 注意饮用量:虽然牛奶营养丰富,但也不宜过量饮用。每天300-500毫升是较为合适的摄入量。
科学饮奶不仅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还能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免疫力。《科学饮奶蓝皮书》的发布,为我们提供了权威的饮奶指导。通过了解这些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牛奶带来的健康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