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求恩精神:如何正确理解“毫不利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求恩精神:如何正确理解“毫不利己”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F%AB%E4%B8%8D%E5%88%A9%E5%B7%B1%EF%BC%8C%E5%B0%88%E9%96%80%E5%88%A9%E4%BA%BA/1105719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7/10/nw.D110000renmrb_20240710_2-15.htm
3.
https://www.sohu.com/a/809306690_121956424
4.
https://www.sohu.com/a/585825276_99988073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A9%E5%B7%B1%E4%B8%BB%E4%B9%89/10854871
6.
https://idiom.wlps.kl.edu.tw/%E6%AF%AB%E4%B8%8D%E5%88%A9%E5%B7%B1%EF%BC%8C%E5%B0%88%E9%96%80%E5%88%A9%E4%BA%BA&id=19671
7.
https://zqb.cyol.com/html/2013-07/08/nw.D110000zgqnb_20130708_5-02.htm
8.
https://zaojv.com/5162343.html
9.
http://www.hbjqlsly.com/photo/show-63.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6%B1%82%E6%81%A9
11.
http://www.zgmrbk.com/4/52.html

1938年,一位名叫诺尔曼·白求恩的加拿大医生,跨越重洋来到中国,投身于抗日战争的医疗救援工作。他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更带来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创建了模范病室和卫生学校,发明了“药驮子”流动战地医院,在前线救治了无数伤员。最终,他在救治伤员时感染败血症,将生命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白求恩医生的事迹,正是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一成语的最好诠释。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用来形容一个人完全不自私、全心全意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其近义词包括“大公无私”和“公而忘私”,反义词则是“贪赃枉法”和“自私自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完全的“毫不利己”似乎很难做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闵家胤就指出:“利己性是人性中最深刻、最稳固的基本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毫不利己”似乎成了一种难以企及的道德高度。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已经过时。在当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践行这种精神的典范。特蕾莎修女用一生关爱印度贫民窟的病人,比尔·盖茨夫妇倾力投入全球公益事业,无数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中默默奉献,医护人员在疫情中逆行而上……这些事例都在告诉我们,虽然完全的“毫不利己”很难做到,但“利己但不自私”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追求。

那么,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毫不利己”的精神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利己是人性的基本属性,但这种利己应该是有限度的。正如闵家胤所说:“利己无可指责,可是利己超过一定限度达到不尽利他义务时,达到先秦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程度就过渡成‘自私’了。”

其次,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利他的意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帮助邻居照顾老人,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这些看似微小的善举,正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在当代的生动体现。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那些践行“毫不利己”精神的人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更多人投身于无私奉献的事业中。

白求恩精神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至今仍被人们铭记,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内核,触及了人类最本质的道德追求。在新时代,我们或许无法做到完全的“毫不利己”,但我们可以追求“利己但不自私”的平衡,这正是对白求恩精神最好的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