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携手福建农林大学,共筑绿色未来!
南平携手福建农林大学,共筑绿色未来!
2月11日,南平市人民政府与福建农林大学签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合作办学、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8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八大领域全面合作,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以下8个方面开展合作:
合作办学: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科优势,在武夷新区创业园建设办学点,包含教育发展区750亩、产业发展区250亩,并预留远期拓展区1000亩。同时建设四个特色基地,包括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科特派研究院、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和大学生实训基地。
优化重大项目决策服务:福建农林大学将发挥学科实力和人才优势,为南平市经济社会发展、闽江经济生态走廊建设等提供战略规划和决策咨询服务。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双方将联合申报国家级、省级项目,探索共建重点实验室,打造县级产业研究院,推动种业创新和优势产业全链条升级。
强化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福建农林大学将支持南平市科学统筹推进环带保护和开发,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建设,助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市建设。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支持南平市推进“森林生态银行”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森林固碳增汇经营模式研究。
推进“三茶”统筹发展:支持南平市挖掘武夷茶文化内涵,开展绿色生态茶园技术指导,联合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标准制定。
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南平市探索“以竹代塑”,开展竹林丰产培育、竹制品智能制造等技术研发。
强化干部人才培养:福建农林大学为南平市提供教育培训服务,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南平就业创业。
科教融合助力生态保护,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
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其生态保护和发展规划备受关注。根据最新发布的总体规划,到2025年,公园内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占比将达到65%以上,黄腹角雉野生种群数量将超过1100只,自然教育受众将达到每年300万人次。
福建农林大学在生态学、林学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此次合作将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持。双方将共同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构建全域旅游和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助力南平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
产教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福建农林大学在农业、林业、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此次合作将为南平市的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特别是在竹产业、茶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方面,双方将开展深入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竹产业为例,福建农林大学将支持南平市探索“以竹代塑”,开展竹林丰产培育、竹制品智能制造等技术研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南平市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才支撑保障可持续发展,培育绿色发展生力军
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福建农林大学将为南平市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持,包括:
- 为南平市农林业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 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南平就业创业
- 开展多层次的人才交流交往活动
- 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人才下沉基层
通过这些措施,双方将共同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南平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展望未来: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南平模式”
此次合作是南平市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通过整合福建农林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和南平市的生态、产业资源,双方将共同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可以预见,随着合作的深入推进,南平市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更好保护,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进一步提升。这不仅将为南平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将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