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施会报告:全球贫富差距持续扩大,50亿人口陷入贫困
乐施会报告:全球贫富差距持续扩大,50亿人口陷入贫困
全球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国际慈善机构乐施会最新发布的《Inequality Inc.》报告显示,全球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自2020年以来,全球五大首富的财富增长了114%,从4050亿美元增至8690亿美元,平均每小时增加1400万美元的财富。与此同时,全球却有近50亿人口陷入贫困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全球43%的财富由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所拥有,这一比例在亚洲高达50%,在中东为48%,在欧洲为47%。乐施会预测,按照目前的趋势,全球在未来十年内可能会出现首位持有1万亿美元财富的超级富豪,而要彻底消除贫困问题则需要超过229年的时间。
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加剧
世界银行的《国际债务报告》显示,所有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相关风险都在上升。2022年,发展中国家在偿还政府和政府担保外债上的支出达到创纪录的4435亿美元。其中,符合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IDA)借款资格的最贫困国家的偿债支出达到889亿美元,比2021年增加了4.8%。
随着借贷成本飙升,世界最贫困国家面临着债务危机风险。这些债务压力挤占了本应用于医疗、教育和环境等关键需求的稀缺资源,使得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
香港:贫富差距的缩影
在香港,贫富悬殊问题同样呈现扩大趋势。根据乐施会发布的《香港贫穷状况报告2023》,2023年第一季度的香港整体贫穷率达20%,超过136万人处于贫穷状态。最贫穷10%的家庭月收入中位数仅为2300港元,较疫情前下跌超过34.3%,而最富裕10%的家庭月收入中位数则高达132600港元,较2019年上升逾一成。这意味着疫情前后,香港的贫富差距由34.3倍进一步扩大至57.7倍。
在职贫穷问题在疫后仍然存在,今年第一季有近21万人(佔就業人口中的6.4%)即使有工作都依然貧窮。近六成在職貧窮人士均有全職工作。按行業分析,在職貧窮比例最高的為「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每十位便有一位為在職貧窮。
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源
导致全球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复杂多样:
经济结构失衡:全球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和超级富豪手中。报告显示,全球十大企业中有七家企业的行政总裁或主要股东由亿万富豪担任,这些企业的总市值高达10.2万亿美元,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所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总和。
政策偏向:许多国家的政策倾向于保护富人利益,如低税收政策、宽松的金融监管等,这进一步加剧了财富集中。
社会福利不足:在许多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为贫困人口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
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平等:富人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方案:打破贫富差距的恶性循环
要解决全球贫富差距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行动:
加强社会保障: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改革税收制度:对超级富豪征收永久财富税和超额利润税,增加社会公平性。
打破企业垄断:通过立法监管企业,防止垄断行为,促进市场竞争。
提高最低工资:确保劳动者获得合理报酬,特别是在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
促进教育公平: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加剧贫困的重要因素,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应对。
国际乐施会临时总干事Amitabh Behar表示:“我们在未来10年间将会见证全球贫富差鸿沟进一步扩大,目前亦已经开始感受到两极化重:正當有數十億人口因疫情、通脹及戰爭被迫陷入財困衝擊的同時,億萬富豪的財富正在高速增長。然而,這種不公平並不是偶然的,億萬富豪所得的財富背後,往往是犧牲了所有人的收入作為代價。”
面对日益严峻的贫富差距问题,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采取切实行动,才能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实现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