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炭焙技艺申遗成功!千年传承焕发新活力
福鼎白茶炭焙技艺申遗成功!千年传承焕发新活力
近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其中福鼎白茶的传统炭焙技艺备受关注。这项技艺由福鼎白茶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王传意等代代相传,通过自然萎凋、炭焙提香等步骤,使白毫银针香气独特。尽管工艺繁杂耗时,但正是这些坚守让福鼎白茶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并推动了乡村振兴。
福鼎白茶的历史渊源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福鼎市,境内山海相邻,丘陵起伏。福鼎白茶的栽培与饮用的历史悠久。唐代陆羽《茶经》即有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史料记载,明清时代,福鼎白茶“产银针、白牡丹、白毛猴和莲心等,远销重洋”。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在栽培的自然的空间上呈现立体群落结构,使白茶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实现肥力的自我维持,并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生存空间。在栽培上,白茶与番薯、芦柑、桂花树、木槿树等作物套种,提高了白茶的香气,也为茶树提供了遮阴,同时减少病虫害,使白茶的生长自然健康。福鼎白茶传承了传统而古老的制茶方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茶叶制作方式,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白茶加工不炒不揉,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保持品种特性。
炭焙技艺的工艺流程
福鼎白茶传统的制作工艺,需要手工操作。每个环节都需要制茶师根据当时的天气、原料状况、凭经验做出判断,制茶师的经验和悟性最终决定茶叶制作的品质。看天做茶、看茶做茶是不变的原则。工艺流程如下:
一. 采摘
- 白毫银针:肥壮单芽(荒野白毫银针呈马蹄状并带有鱼叶)。
- 极品白牡丹:一芽一二叶初展(荒野极品白牡丹特征同上)
- 精品白牡丹:一芽一二叶舒展(荒野精品白牡丹略带以上特征但已不明显)
- 贡眉:小白茶或菜茶(新国标)(荒野精品贡眉略带以上特征但已不明显)
- 寿眉:三四叶或嫩梢(荒野寿眉略带以上特征但已不明显)
二. 萎凋
萎调是白茶品质形成的最核心工艺,表面上看,白茶的工艺只在简单的萎凋过程中逐渐干燥,但其实技术要领是非常难掌握的,就像老师傅们常说的“工序简单,技艺复杂“。制作一款高品质的白茶,需要随时把握鲜叶的状态和天气的变化,非常考验制茶师的实践经验与耐心。具体流程:
- 青叶摊晾
- 室内自然萎调
- 室外日光萎调(须避开中午阳光强烈时)
- 室内自然萎调
- 茶叶达到六成至七成干左右时第一次并筛
- 室外日光萎调(同上)
- 室内自然萎调
- 茶叶达到八成干左右第二次并筛
- 茶叶达到九成干左右下架堆放
- 复晒
三. 干燥
白茶需要通过“烘焙”制止茶叶的继续氧化,巩固和进一步发展萎调过程中形成的有益成分,巩固香气、去除多余水分和杂味、防止霉变。传统福鼎白茶的干燥是用笼炭进行,制茶师需要根据不同萎凋程度的茶叶决定烘焙的火温与次数,需要非常用心与耐心的操作,这也是决定白茶的品质关键环节。炭焙的木材选择很重要,需要选用硬木炭,如:果树炭中的荔枝木和龙眼木,木质较硬的木材煅烧出来的木炭耐燃烧,无杂质、无异味、无烟。烘焙具体流程:
- 起焙,包括起火,加炭
- 披灰,以调控温度
- 翻焙,焙火过程中需要多次翻动茶叶,使茶叶均匀受火
- 退火,茶叶装箱后静置三到四个月左右,使茶叶重新均匀走水
- 复焙,重复以上流程,最后茶叶含水量达到5%左右,茶叶的内质与水充分结合。
非遗传承人的贡献
王传意先生出生于制茶世家,自小习茶,有着30余年的事茶经验。自真心接受白茶的那一刻起,王传意先生便坚定用一生时间去研究“如何成就一杯好白茶”的信念。这位手艺人用匠心与坚守,追寻着白茶极致的品质,在漫漫事茶历程中,他不走捷径,精益求精,对制茶的细节不断雕琢。也因此,鼎白品质备受行业认可,在各大茶叶赛事中脱颖而出,获得几十个金奖荣誉与茶王称号,这也让鼎白有了“获奖专业户”的趣称。
优秀的传统技艺只有薪火相传,才能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对白茶的专注与专业,王传意先生被授予福鼎白茶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与首批福鼎白茶制茶大师双重荣誉称号。而为了将这份非遗白茶技艺完整传承下去,王传意先生精心挑选弟子,悉心传授制茶工艺与匠心内涵,只为更好地将传统白茶制茶技艺与匠心精神发扬光大。
福鼎白茶的产业成就
2024年,福鼎白茶可以说捷报频频,载誉而归。在广大福鼎茶人的合力拼搏下,福鼎白茶品牌价值和市场规模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月1日,《2024年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指数报告》发布,福鼎白茶以综合得分932,位列2024年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指数第一,为福鼎白茶迎来“开门红”。
2024年,福鼎组织茶企180多家(次)参加北京、杭州、长春、东莞、香港、景德镇、巴黎、天津、郑州、青岛等境内外大型展会,并取得良好效果。
访谈嘉宾表示,2024年,在全国茶叶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福鼎白茶的销售市场影响较小,特别是2024年产的白毫银针、白牡丹销售强劲。
2024年,福鼎白茶产量约占全国20%以上,茶园面积36.2万亩,可采摘面积约30.5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约3.3万吨,白茶(毛茶)占比约2.1万吨,绿茶、红茶(毛茶)等其他茶类约占1.2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预计超150亿元。茶产业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全国范围内福鼎白茶销售网点1万多个,有效带动38万涉茶人员增收致富,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福鼎白茶加大“走出去”的步伐。福鼎白茶香港推广中心在香港大屿山正式投入使用,成为走向国际的“桥头堡”。福鼎白茶经贸推介交流团前往法国、德国进行推介交流,福鼎白茶惊艳亮相巴黎卢浮宫“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同期举办高规格国际品鉴会,积极开展福鼎白茶文化展示和系列国际推介活动,亮相世界舞台,助力福鼎白茶更快实现品牌国际化。
展望未来
2025年,福鼎白茶的市场环境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福鼎白茶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深化品牌影响力。一方面,坚定步伐“走出去”,拟继续举办高规格的国际推介活动,拓展商贸合作;另一方面,还将依托香港推广中心,整合资源,打造面向国际的多元化推广体系。同时,还计划加强福鼎白茶的国际认证和标准化建设,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