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各地那些第一高楼,最后都怎样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各地那些第一高楼,最后都怎样了

引用
36氪
1.
https://36kr.com/p/2797833459822209

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各地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据统计,截至2023年,全球共有2269座超过200米的高楼,其中中国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放缓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这些曾经引以为傲的摩天大楼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来源:上海发布

烂尾:最引人关注的“地标伤疤”

摩天大楼的建设往往需要巨额投资和复杂的技术支持,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天津高银金融117大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座计划高度达596.5米的建筑,曾是全国在建结构的第一高楼,立志打造京津冀全新地标。然而,由于开发商高银集团遭遇资金链断裂,大厦自2015年封顶后便陷入长期停工状态。如今,这座未完成的高楼已成为天津市区一道触目惊心的“地标伤疤”。

降高:从地标到普通建筑

除了烂尾,还有一些摩天大楼因为各种原因被迫降低高度,失去了原有的地标意义。深圳平安金融大厦原计划高度为660米,最终因航空限制调整为600米;南宁华润中心东写字楼从445米降至403米;杭州望江新城项目更是从160米直接降至80米,以符合西湖景观控制区的要求。


数据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空置:招商难题与维护成本

即便建成的摩天大楼也面临着严峻的招商难题。据统计,一些城市的甲级写字楼空置率高达20%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达到30%。此外,高楼的维护成本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以上海金茂大厦为例,其日常管理维护费用高达数十万元,65年使用期内的管理费用约为建设费用的3倍。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

政策转向:从“拔高”到“限高”

面对摩天大楼建设过热带来的种种问题,国家层面已开始采取措施进行调控。2020年4月,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建筑。2022年7月,国家发改委再次强调“限高令”要求,彻底叫停了新建500米以上建筑的可能性。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应细则,如深圳最新版建筑设计规则要求新型产业用地建筑高度不得超过250米,住宅和宿舍建筑高度不宜大于150米。

未来展望

摩天大楼的建设初衷是为了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但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并不紧张,过度建设反而造成了资源浪费。未来,建筑发展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以科学和理性的设计,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