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阿拉善SEE环保项目:珊瑚保育与湿地保护的绿色实践
深圳阿拉善SEE环保项目:珊瑚保育与湿地保护的绿色实践
深圳,这座被誉为“创新之都”的现代化城市,不仅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领跑,更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在深圳发起了一系列环保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潜爱大鹏的珊瑚保育、坝光银叶树湿地园的生态保护,以及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湿地保护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更为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潜爱大鹏:守护海底的热带雨林
大鹏新区位于深圳市东南部,三面环海的地理优势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珊瑚礁这一海底热带雨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2012年,一群热心环保的志愿者在大鹏半岛大澳湾海域发起了一项意义深远的环保行动——潜爱大鹏珊瑚保育项目。
作为中国首家珊瑚保育环保公益组织,潜爱大鹏以“种珊瑚,种人心”为使命,致力于通过珊瑚种植、海洋垃圾清理和公众教育等方式,保护这片珍贵的海底生态系统。自成立以来,潜爱大鹏的志愿者们无数次潜入海底,开展珊瑚礁的生存环境监测、断肢救助和多样性调查。据统计,截至2024年,潜爱大鹏已在大澳湾海域种植珊瑚6000株,清理海底渔网和垃圾超过5000公斤,为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创造了更加安全的环境。
除了直接的生态保护行动,潜爱大鹏还积极投身于环保教育事业。他们走进渔村、社区、企业和学校,宣导珊瑚保育理念,改善公众对待海洋的方式。目前,潜爱大鹏已授课1023堂,实现了对渔村小学的全覆盖,并惠及海峡两岸共计25所学校。通过这些努力,潜爱大鹏不仅在海底种下了一株株珊瑚,更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环保的种子。
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古树群落的生态奇迹
从大鹏半岛北岸向北望去,一片郁郁葱葱的湿地映入眼帘,这里便是被誉为“深圳的阿勒泰”的坝光银叶树湿地园。湿地园占地约96公顷,以其全球罕见的古银叶树群落而闻名于世。据统计,园内共有127株百年以上的古银叶树,其中最年长的一株树龄已超过500年,见证了深圳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
湿地园以古银叶树群落和古村客家文化为主题,集科普展示、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于一体。园内不仅有壮观的古银叶树群,还拥有超过1500株红树林,为50多种野生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漫步其中,秋茄、桐花树等树种错落交织,与周边的海滩、湿地构成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值得一提的是,湿地园内的坝光自然学校由潜爱大鹏运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海洋保护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奥秘的大门。此外,湿地园还推出了《坝光有片银叶树》科普人文作品,以细腻的文字和生动的插画,带领公众走进这片独特的生态世界。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城市中的绿色明珠
在深圳市中心的繁华地带,有一片被誉为“深圳湾的一把小钥匙”的生态绿洲——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公园位于新洲河与深圳河交汇的入海口,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是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北依深圳福田中心城区,西邻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面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隔河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作为全国首个由公益组织运营管理的市政公园,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自2015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始终探索和践行“政府+专业机构+社会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参与自然保护模式。2021年,公园被生态环境部和科学技术部评选为深圳市首个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2022年,在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期间入选全球首批星级湿地教育中心。
公园内的科普展馆面积达1026平方米,通过各类生动有趣的互动设施,为访客提供深入浅出的湿地知识学习体验。此外,公园还设计了多条生态教育路线,包括红树宝宝认养课、海岸潮间带科普线等,让公众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共建美好家园:环保意识的全民觉醒
深圳阿拉善SEE环保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从企业家到普通市民,从学校到社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深圳的生态环境,更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平台,激发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深圳市民正在用实际行动为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从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到参与社区环保活动,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到参与环保志愿者服务,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家园。
深圳阿拉善SEE环保项目,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务实的行动,为深圳的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新的标杆。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深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决心和成效,更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环保经验。未来,随着更多环保项目的实施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深圳必将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