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七色花》教孩子理解“助人为乐”
用《七色花》教孩子理解“助人为乐”
《七色花》是苏联作家瓦·卡泰耶夫创作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珍妮的小女孩获得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每片花瓣都能实现一个愿望。珍妮先后用六片花瓣实现了回家、修复花瓶、去北极探险、获得玩具等愿望,但这些愿望并没有给她带来真正的快乐。直到她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了一个腿有毛病的小男孩维佳恢复健康,珍妮才真正体会到了快乐的真谛。
这个故事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关于助人为乐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成语“助人为乐”来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个故事。
“助人为乐”的含义
“助人为乐”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帮助别人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在《七色花》中,珍妮最初的愿望都是关于自己的,比如回家、修复花瓶、去北极探险等。这些愿望虽然实现了,但她并没有感到真正的快乐。直到她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了维佳,她才真正体会到了快乐。
教学设计建议
故事复述与讨论:首先让孩子们复述故事内容,特别是珍妮使用七片花瓣的过程。然后引导他们讨论:珍妮在使用不同花瓣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帮助维佳后她感到最快乐?
角色扮演:组织孩子们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场景,特别是珍妮和维佳的对话部分。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帮助他人的感受。
成语接龙游戏:设计一个以“助人为乐”为主题的成语接龙游戏。例如,一个孩子说“助人为乐”,下一个孩子要说“乐于助人”,再下一个孩子要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这样的游戏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实践助人活动: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帮助他人的机会。可以是帮助同学解决难题、帮助家人做家务、或者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等。通过实际行动,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助人为乐”的真谛。
专家观点
儿童教育专家李一慢指出,《七色花》的故事符合七八岁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前六片花瓣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而第七片花瓣则引导孩子思考自我成长和同理心。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孩子们不仅能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还能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和助人精神。
《七色花》不仅是一个关于神奇花朵的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道德教育课。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助人为乐”的真正含义,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一美德。正如故事所传达的: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帮助他人,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