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清最蠢帝王咸丰:咸丰愚蠢的帝王心术,使慈禧窃夺了最高权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清最蠢帝王咸丰:咸丰愚蠢的帝王心术,使慈禧窃夺了最高权力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6BOLT1005566MXE.html

公元1861年,慈禧太后联合在京城留守的恭亲王发动政变,将咸丰帝钦定的八位顾命大臣赶下了台。政变后不久,慈禧太后直接以同治帝的名义发布谕旨,宣称一切政务由两宫皇太后躬亲裁制,将本属于皇帝的权力划归为自身掌控,自此大清就落入了这位专制者手中长达48年之久。众所周知,慈禧是一位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可她的权力究竟由何而来,为何能够逾越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


慈禧太后油画像

临终架构,八大臣与两宫太后共掌权力

咸丰十年(1860)八月,英法联军冲破天津一带的大沽防线,剑锋直指北京。才能平庸的咸丰无法应对日益糜烂的局面,慌乱之下,带领一众臣子仓皇逃窜,独留恭亲王奕䜣处理对外事务。此时的咸丰本就病入膏肓,在听闻圆明园被攻陷的消息后,身体更是每况愈下,已经到了无药可医的地步。


咸丰帝

当奕䜣听闻咸丰病重的消息后,便试图前往热河商议要事,然而以肃顺、端华为首的保守势力却将他隔绝在外,拦截了京城发往热河的一切奏议。事实上,这也是咸丰殷切盼望的,在此弥留之际,这位苦命天子绝不允许任何人前来打扰,好为身后权力运作做出精心安排。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自感大限将至,便急忙叫来载垣(怡亲王)、肃顺(郑亲王)等人交代后事,除了立同治为新君外,还独创八大臣辅政体制。

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浪尽心辅弼,赞镶一切政务。两印均大型皇帝所赐,母后(慈禧)御赏印,凡用朱笔者,用此代之。《清实录》

首先,咸丰把赞襄政务王大臣定为八人,辅政人数之多,在大清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咸丰以前清朝曾有过两位幼帝,顺治皇帝即位时年仅八岁,由多尔衮与郑济尔哈朗两人共同辅政。待到康熙皇帝继位后,顺治钦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臣辅政,而咸丰帝又把人数增加了一倍,就是为了尽最大可能分散辅政大臣权力,好让其相互压制,进而维护皇权的稳定运转。


爱新觉罗肃顺,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后人

更为关键的是,授予八大臣的名号没有用 “ 辅政 ”,而是用了 “ 赞镶 ”二字。辅政专指辅佐皇帝处理政事,而赞镶则是从旁协助料理政务,二者看似毫无差别,实际上相距甚远,前者明显比后者权力更大。

况且,咸丰为了确保皇权稳固无忧,在授予八大臣赞镶政务资格后,同时又把批改谕旨的权力授予两宫太后。由此一来,顾命八大臣负责起草诏令,掌握议事权,而两宫太后专职批红,拥有对国家事务审定权,二者相互掣肘,互为牵制。

本王、大臣拟旨缮递后,请皇太后用图章发下,以为信符,并转传京外文武各衙门,一体钦遵,按照朱笔随时恭交。《清代档案史料丛编》

在咸丰帝的视野中,如此巧妙的结构设计,能够确保同治帝在亲政前稳固皇权统治。但从现代视角看来,先不说其违背祖制,造成了过度的权力分割,光是赐予两宫太后印信,就为后宫干政提供了合法依据,致使慈禧太后顺理成章的窃取皇权,对后世造成无穷隐患。然而,还没等慈禧兴风作浪,恭亲王奕䜣已经蠢蠢欲动了。

费尽心机,却将恭亲王排除在外

恭亲王奕䜣,道光帝第六子,咸丰继位后遵奉先帝遗诏,将其册封为恭亲王,特命在军机处行走,协助参赞政务。


恭亲王奕䜣

奕䜣进入军机处后,很快便发挥出优异的办事才能,不仅帮助咸丰帝镇压了南部的流民叛乱,还指挥歼灭太平天国北伐军,解除了京师危机 。

正当奕䜣声望如日中天之时,咸丰对他的猜忌亦逐渐加深,二人先前就曾对皇位展开激烈角逐,如今奕䜣功高盖主,大有取而代之的形势,倘若不对其加以打击,势必会危及皇权的稳固统治。

于是,自以为是的咸丰再次展现愚蠢的帝王心术,仅因为对太后丧礼的议定过高,一夜之间就解除了奕䜣所有职务。

恭亲王奕䜣,多有疏略之处,著勿庸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宗人府宗令、正黄旗满洲都统、均著开缺。《清文宗实录》

奕䜣被迫退出核心决策圈后,咸丰只能在宗室中重新组建政治班子,虽然笼络到了肃顺、端华等保守势力的支持,但天不遂人愿。当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城后,咸丰身边竟找不出一人能与洋人交涉,最终还是请出外交经验丰富的奕䜣出山,委托他留守北京收拾残局。


奕䜣

然而奕䜣借议和之机,将一批留守京城的文武官员笼络在自身周围,形成了以文祥、桂良、胜保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咸丰帝皇帝已然感到身后的危机,如果让他来辅佐幼帝,无疑会成为第二个多尔衮,于是在撰写遗诏时,便将他排除在辅政行列以外。慈禧此时正苦恼该如何与八大臣相抗衡,倘若能够争取到奕䜣支持,那便能破解咸丰的帝王权术,打破最后的权力制衡。

自酿苦果,慈禧联合恭亲王打破制衡

其实早在咸丰帝逃亡热河时,以肃顺为首的保守势力就察觉到了慈禧的权力野心,用汉武帝赐死钩戈夫人的典故来劝诫咸丰,让其下旨令慈禧自尽。

肃顺请用钩弋故事,文宗濡需不忍,西后闻之,恨肃刻骨。

可在咸丰视野中,一旦确立以肃顺为核心的辅政体制,让其辅佐幼帝匡正国事,但是谁又能保证肃顺不会成为第二个鳌拜呢?将象征皇权的印信交予慈禧、慈安二人,使其代替皇权来监视赞襄大臣,让赞襄八大臣既发挥治国才能,又无法擅权乱政。


慈安太后画像

这一权力架构看似合理,可却有一个核心问题没有解决,就是两宫太后和八大臣谁拥有最后决策权?

按照咸丰帝的遗诏内容,八大臣负责草拟诏令,两宫太后负责盖印批红,看似分工明确,可由八大臣草拟的政令,两宫太后是否拥有否决或修改的权力?倘若没有,慈禧与慈安二人不过只是负责盖印的橡皮图章而已。


同治帝

后来的事实证明,咸丰帝确实没有进行更细致的权力划分,为的就是想通过两宫太后与八大臣的相互争斗,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然而,慈禧在察觉咸丰遗诏的设计漏洞后,立即向八大臣发难,抢班夺权之心昭然若揭。

慈禧:该王大臣奏对时声声置辩,已无人臣之礼,拟旨时又阳奉阴违,擅自改写,作为朕旨颁行,是何诚心?《清穆宗实录》

可以看出,此时的慈禧妄想垂帘听政,已经对八大臣草拟诏令的权力有所染指,可八大臣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丝毫不退让,甚至采取集体罢朝的手段逼迫慈禧让步。由于两宫太后深居内廷,在朝堂上没有任何亲信势力,特别是热河完全在八大臣的掌控之下,不得不做不出退让。

然而,噬权如命的慈禧绝不会善罢甘休,一时的退让不过是以退为进,就在肃顺等人沾沾自喜时,厄运已经悄然来临。


慈禧扮观音像

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就在肃顺等人护送咸丰灵柩回京的第二日,慈禧便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政变,诏赐载垣、端华在宗人府空室自尽,肃顺当街处斩,其余五人皆发配边疆充军。自此以后,再也无人能够阻挡慈禧擅权的步伐,她彻底走向权力中心,把控了大清48年之久,倘若咸丰当时采纳肃顺提议,于同治继位前赐死慈禧,大清的命运又当如何?

结论:

作为道光帝精心考察的继位人,咸丰并未表现出足够的政治才能。他在位期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洗劫圆明园,太平天国起义军席卷南方,割据王朝半壁江山,大清可谓是达到了内忧外患的顶点。即便是将国家治理的如此失败,昏聩无能的咸丰依旧迷恋自身帝王心术,其在临终时设计的分权制衡,为慈禧窃夺最高权力提供了契机,慈禧之所以能够专制独裁40余年,与咸丰那愚蠢的帝王心术存在紧密关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