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释之教你如何严守职场规矩
张释之教你如何严守职场规矩
西汉名臣张释之以其严守法纪、公正执法而闻名于史。他曾在宫门执法时,因太子刘启和梁王刘武未遵守皇宫礼仪而将其扣下并处罚金。在担任廷尉期间,面对惊马案和玉环案,他坚持公正执法,不畏权贵。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在职场上也要像张释之一样,坚守原则,严守规矩,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
张释之的执法理念
张释之,字季,南阳郡堵阳人,西汉文帝在位期间任廷尉,是当时的最高司法长官。他任职期间,办理案件深究事理,不枉不纵,不偏不倚,被视为执法良吏的典范。时人称赞他“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后世的司马迁也在史记中评论:“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张释之的执法理念在其担任公车令期间就已初现端倪。有一次,汉文帝登临上林苑观虎,上林尉对文帝的提问一问三不知,而看管虎圈的啬夫却能对答如流。汉文帝欲提拔啬夫,张释之却劝谏道:“周勃和张相如能被称为长者,但二人都不善于言谈,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效法伶牙俐齿的啬夫吗?”他援引秦朝重用文书官吏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建议文帝不要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以免上行下效,树立不正之风。
惊马案:坚持依法判决
张释之的执法精神在其处理惊马案时得到了充分体现。有一次,汉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一个平民从桥下跑出来,惊动了文帝的车马。文帝便派遣骑兵加以逮捕,把他交给廷尉。张释之审问犯人。犯人说:“我是从长安县来的人,听说皇帝经过,就躲到桥下去。过了很久,我以为队伍已过去,刚出来,见皇帝的车马就赶快跑走。”张释之向文帝报告判决结果,一个人违反了管制交通的命令,判处罚金。
文帝生气的说:“这个人惊动我的马,我的马幸亏温驯柔和,假使是其他的马,岂不就摔伤我了吗?而廷尉竟然只有判他罚金!”张释之说:“法令,是天子和天下所有人民应当共同遵守的。现在法令规定如此而陛下却要加重他的罪,这样法律便不能取信于民。况且那时候,陛下立刻处决他那就罢了。现在既然交给廷尉处理,廷尉是天下执行法律的标准,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官员就会因此或轻或重,这样执法不公人民要如何做才好?希望陛下明察。”过了很久,文帝才说:“廷尉的判决是正确的。”
玉环案:严格遵循法律条文
在玉环案中,张释之的执法精神再次得到彰显。有人偷了高祖庙中座前的玉环,被抓到了,文帝很生气,交给廷尉治罪。释之按照法律规定偷盗宗庙所用的器物之罪来奏上,判他死刑。文帝大怒,说:“这种人无法无天,竟敢偷盗先帝宗庙的器物,我交付廷尉治罪的意思,本来是想使他灭族,而你却按法律来奏上,这与我恭敬奉承宗庙的本意完全不合!”
释之摘下帽子,磕头谢罪说:“按照法律,这样处断就已经足够了。况且即使其罪相等,也要视其顺逆程度的不同而分别量刑。若盗取宗庙器物就判族诛,万一将来有愚民挖取长陵一抔土,陛下又如何加添其罪行呢?”过了许久,文帝和太后商谈过,才同意廷尉的判决。
对现代职场的启示
张释之的执法精神对现代职场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在职场中,规矩和纪律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正如张释之在执法时坚持公平公正,不因个人能力而偏袒,职场人也应该在工作中保持公正无私的态度,不因个人喜好或利益而影响判断。
在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时,应该像张释之处理惊马案那样,坚持原则,不因上级的个人情绪而改变自己的判断。同时,也要学习他在玉环案中的态度,严格遵循公司规章制度,不因事情的敏感性而随意加重处罚。
张释之的执法精神告诉我们,严守规矩不仅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对自己职业操守的坚守。在任何时代,严守规矩都是职场人必备的品质。正如张释之所说:“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共同也。”规矩和纪律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只有每个人都严格遵守,才能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