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集镇禁毒警察:严打毒品犯罪的背后故事
三甲集镇禁毒警察:严打毒品犯罪的背后故事
三甲集镇,这个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的小镇,曾因严重的毒品问题而闻名。这里不仅有913名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更曾是中缅边境毒品转运的重要中转站。然而,在当地政法部门和禁毒警察的持续努力下,这个曾经让人谈之色变的毒品重灾区,正在逐步恢复往日的宁静。
复杂的毒情形势
三甲集镇的毒品问题由来已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因地理位置便利成为毒品交易的重要中转站,形成了庞大的地下毒品网络。据统计,全镇3.4万人口中,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多达913人,占整个广河县吸毒人员的50%以上。
三甲集派出所所长马文龙介绍,尽管经过集中整治,一些大的毒枭和贩毒网络已被打掉,但毒情仍很复杂。这里地处交通要道,中缅边境的毒品有相当一部分从云南经过这里转运。同时,当地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农民人均占地仅0.7亩,收入提高慢,吸毒人员较多。此外,三甲集作为旱码头,人员背景复杂,每天车流量高达3000多辆,人流近5万多人,给禁毒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禁毒警察的艰辛付出
面对如此复杂的毒情形势,三甲集派出所的11名干警承担起了打击毒品犯罪的重任。他们平均每人要管理4250多人、114名吸毒人员,工作难度可想而之。
40岁的女主人马克麦(化名)坐在家中,带着手铐露出绝望的表情。马克麦的丈夫前年因为贩毒已被判处无期徒刑。尽管她是家中唯一的指望,利益熏心仍使她走上贩毒之路。干警们通过长期内线和外线侦察,获悉马克麦参与贩毒,早早就开始布控。记者赶赴三甲集镇采访的当天,恰逢她在家中进行毒品交易,潜伏了5个多小时的干警迅速出击,当场缴获毒品海洛因40克,随后又在其家中搜缴毒品海洛因20克。
在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三甲集派出所坚持对掌握的贩毒线索和贩毒嫌疑人逐个筛选,列出重点,制定对策,侦破毒品犯罪案件,对犯罪分子保持了高压态势。今年他们已经破获7起贩毒案件,缴获海洛因113.2克。
创新禁毒工作模式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三甲集镇探索建立了“无毒社区”模式。头家行政村是该镇创建的两个无毒社区之一,实现了四个目标:对在册吸毒人员帮教措施到位;没有制贩毒活动;没有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现象;也没有新滋生吸毒人员。
头家村村支书马彦财介绍,村里建立了严格的涉毒人员跟踪机制,逐社、逐户、逐人核查落实吸毒人员底数。村干部每人负责帮教吸毒人员,如果发现新滋生吸毒人员,包村干部要受到经济处罚。通过持续的禁毒宣传和教育,全村已经形成了一种拒绝毒品的浓厚氛围。
经济发展助力禁毒
三甲集派出所所长马文龙认为,打击毒品犯罪是遏制毒品蔓延的有效手段。但在人多地少的三甲集,要从根子上清除毒瘤,关键还是要把经济搞上去。
广河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当地的经济落后是引发毒品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多种经济,兴办皮毛加工企业上百家。从三甲集镇的上集到洮河岸边的临园,出现一个长达10里的工商走廊。在临夏市的几个木材市场周围,木器加工业悄然崛起,河滩木材市场上,加工木器的便有40多家。
禁毒英雄的事迹
在三甲集镇的禁毒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程鹏警官曾被毒贩用枪抵住脑门,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从未退缩,共抓获网上嫌犯276名,侦破刑事案件300余起。别克宝拉提警官作为卧底,成功打掉一个长期盘踞在乌鲁木齐的贩毒团伙,收缴海洛因2公斤,最终因公牺牲。
他们的故事,展现了禁毒警察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无畏。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当我们在享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时,总有一些人在背后默默替我们负重前行。”
未来展望
尽管三甲集镇的禁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彻底根除毒品问题仍需持续努力。广河县公安局表示,将继续深化“清源断流”行动,高压严打贩毒,全力查处管控,深化禁毒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确保整治成效。
同时,当地还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消除毒品犯罪的土壤。正如一位村民所说:“如果每个吸毒人员每天吸毒耗资30元,一年用于吸毒的资金高达2000多万元,这比2001年全县财政收入还高600多万元。”发展经济,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是遏制毒品问题的关键。
三甲集镇的禁毒之路,是中国禁毒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禁毒警察的无私奉献,看到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更看到了一个小镇从毒品重灾区走向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