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站:智能枢纽开启高效出行新纪元
广州白云站:智能枢纽开启高效出行新纪元
2023年12月26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高铁缓缓驶入广州白云站,标志着这座历时五年建设的特大型铁路枢纽正式投入运营。作为全国首个大规模运用机器人施工的铁路工程项目,白云站不仅在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多个“第一”,更以其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智能化技术,为旅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
智能建造开创先河
在广州白云站的建设工地上,一台无轨道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正在忙碌地工作着。这台机器人无需预设轨道,即可实现90度立向上、立向下和横向爬行焊接,完美解决了“花瓣”异形钢结构的焊接难题。在广州白云站建设过程中,先后有18种智能机器人参与建设,包括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地库抹光机器人等,这些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保证了工程质量。
除了智能机器人,白云站项目团队还自主研发了钢结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让10万余根钢构件都有了“身份证”,实现了从原材加工到后期结构安全健康检测的全生命周期质量可追溯。这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为未来大型建筑项目的质量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站城融合”的创新实践
作为第四代客站的代表作,广州白云站颠覆了传统火车站的设计理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站城融合”。站房四周分别配套建设了长途枢纽、旅游车场、公交枢纽和枢纽运营中心,地下预留接驳6条地铁线路的能力。这种设计不仅方便了旅客的快速进站,更实现了各种交通工具的无缝衔接。
最引人注目的是白云站的“四角进站、同层换乘”设计。通过在进站层四角设置广厅,衔接四个方向的城市客流,这种布局大大提高了腰部车道的使用效率,减少了旅客的换乘距离。同时,分层设置的配套交通上落客区,形成了与铁路“上进下出”旅客流线对应的“上落下接”模式,真正实现了“交通设施零距离、无缝换乘”的要求。
为了应对春运、暑运等客运高峰期,白云站创新提出了“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概念。在站台上方设计了两个2万平方米的“呼吸广场”,日常可作为城区的漫行空间,而在客运高峰期则可快速转换为临时候车区,旅客容量可增大三倍,实现了灵活候车、进站。
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白云区四大枢纽之一,广州白云站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它将带动周边区域形成2000亿元级的巨大经济体量,为广州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白云站的建成也正式拉开了广州“高铁进城”的序幕。作为承接广州站、广州东站全部普速列车的车站,白云站将为广州提升市域铁路枢纽能级、促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奠定基础。未来,这里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重要的铁路枢纽,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旅客体验的全新升级
走进广州白云站,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让人眼前一亮。大厅中央的圆形综合服务台不仅提供人工服务,还设有旅客免费充电台和自助购票机,方便旅客随时充电和购票。候车大厅两侧各摆放着两列长长的座椅,蓝色和灰色相间,为旅客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
最令人惊喜的是白云站的智能化服务。站内设有智能售票机、智能查询机等设备,让旅客轻松购票、查询列车信息,再也不用排队等待。在换乘方面,白云站与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工具实现了无缝对接,让旅客轻松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省时又省力。
广州白云站的正式运营,不仅提升了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枢纽功能,更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这座集智能化、人性化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枢纽,正在为旅客带来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也为广州的城市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