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夜间饮食竟会影响情绪和睡眠!
最新研究:夜间饮食竟会影响情绪和睡眠!
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夜间进食会显著增加抑郁和焦虑症状的风险。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饮食时间与情绪健康之间的直接联系,为我们理解饮食习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为什么晚上更容易选择不健康的饮食?这与人体的昼夜节律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随着一天中时间的变化,我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会受到显著影响。例如,Massive Health公司的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多数人早餐会选择健康食物,而晚餐则倾向于高热量的垃圾食品。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随着一天的进行,人们会积累更多的心理压力和认知负荷,导致自控能力下降,更容易选择高能量、不健康的食物。
那么,如何才能在晚上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呢?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根据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陈霞飞的建议,晚餐的最佳时间是晚上7点左右。如果无法在这个时间段用餐,也应尽量避免超过晚上8点,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注重营养均衡:晚餐应该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同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建议选择鸡肉、鱼肉或豆类作为蛋白质来源,搭配糙米、全麦面包等全谷物,以及丰富的蔬菜。
控制分量:晚餐的摄入量应占全天总摄入量的30%左右。可以使用小餐盘来帮助控制分量,并注意细嚼慢咽,给大脑足够的时间感知饱腹感。
避免高脂高糖食物:晚餐时应尽量避免炸鸡、薯条、蛋糕等高脂高糖的食物。如果白天没有摄入足够的水果,可以选择在晚餐后适量补充,但要注意避免含糖量过高的水果。
餐后适当活动:晚餐后半小时内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或做家务,有助于消耗热量,避免脂肪堆积。但要注意,晚餐后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否则会影响消化功能和睡眠质量。
夜间饮食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晚餐过于油腻或辛辣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难以入眠。建议晚餐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和蔬菜。同时,睡前2-3小时完成晚餐,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消化食物,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适量摄入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坚果和全谷物,可以帮助放松身体,促进睡眠。牛奶中含有色氨酸,这是一种能够帮助大脑产生血清素的氨基酸,进而转化为褪黑激素,有助于改善睡眠。因此,睡前一杯温牛奶,或许能让你更快进入梦乡。
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我们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升整体健康状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建议在调整饮食的同时,也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必要时咨询专业营养师或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