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数学符号的国际化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数学符号的国际化之路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257352940_532369
2.
https://www.amazon.com/-/es/%E9%AD%8F%E6%9D%83%E9%BE%84/dp/B004KJF55C
3.
https://www.amazon.com/%E7%BB%8F%E6%B5%8E%E4%B8%8E%E7%AE%A1%E7%90%86%E4%B8%AD%E7%9A%84%E6%95%B0%E5%AD%A6%E8%A7%84%E5%88%92-21%E4%B8%96%E7%BA%AA%E7%BB%8F%E6%B5%8E%E5%AD%A6%E7%B3%BB%E5%88%97%E6%95%99%E6%9D%90-%E9%AD%8F%E6%9D%83%E9%BE%84/dp/B004KJF55C
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2302-843338.html?mobile=1
5.
https://www.sohu.com/a/510736431_120094213
6.
https://www.sohu.com/a/336075740_237819
7.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70807/china-textbooks-britain/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6%95%B8%E5%AD%B8%E5%8F%B2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417/13/4198709_972767333.s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5%85%83%E6%9C%AF
11.
http://www.duodaa.com/blog/index.php/archives/917/
12.
https://m.csiam.org.cn/1035/202405/2100.html

在中国数学史上,符号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从算筹到天元术的演变。早在宋元时期,中国数学家就创造了“天元术”,用“天元”表示未知数,类似于现代代数中的字母“x”。这种符号体系在当时领先欧洲数百年,展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

01

计划经济时期的数学教育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教育和科技领域全面学习苏联模式。特别是在数学教育方面,苏联的影响尤为显著。苏联式数学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的严密性,同时也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这种教育模式在冷战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苏联在数学领域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多次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冠。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全面引进苏联的数学教育体系。当时的数学教材大量采用苏联教材的翻译版本,教学方法也模仿苏联模式。这种教育体系强调严格的理论训练和反复的考试练习,虽然可能显得沉闷刻板,但确实培养了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

02

数学符号的使用情况

尽管中国在这一时期深受苏联影响,但在数学符号的使用上却保持了国际化。以三角函数为例,sin、cos、tan等符号并未改用俄文形式,而是继续使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符号。这种现象反映了数学符号的特殊性——作为国际科学交流的通用语言,它们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这种符号的统一性对于科学交流至关重要。即使在中苏关系密切的年代,中国也没有改变这些基本的数学符号。教材中的术语可能会翻译成中文,如“正弦”“余弦”等,但符号本身始终保持国际标准形式。

03

数学符号的国际化趋势

数学符号的国际化趋势反映了科学无国界的本质。尽管不同国家可能在教育体系、教材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基本的数学符号体系是全球统一的。这种统一性不仅方便了国际学术交流,也体现了人类对科学真理的共同追求。

从中国古代的天元术到现代的国际通用符号,中国数学符号体系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东西方数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尽管在特定历史时期受到苏联影响,但数学符号的国际化趋势始终未变。这种统一的符号体系不仅促进了科学交流,也为人类共同探索数学奥秘提供了便利。

总结而言,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数学符号,包括三角函数等,主要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符号,而非俄文符号。这种选择体现了数学符号的国际化特征,也展现了科学交流的无国界精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