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烟台山漫游记
福州烟台山漫游记
烟台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南部,是福州近代史的缩影。这里不仅保留着众多西式建筑,还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乐群楼到石厝教堂,从法国领事馆到美国领事馆,每一处建筑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故事。漫步在烟台山的街头巷尾,仿佛穿越回百年前的福州,感受那段充满传奇的历史。
在福州自由行第四天的早上,我在南门兜地铁站乘坐一号线,经过三站到达上藤站,从B西北口出站,问路了上学的小朋友,很快就找到了在梅坞路上的烟台山公园南门的进口处。
一位保安对我说,往上走就是公园。我说,想先看看这里的历史建筑。他指着旁边的一条小路说,那就沿着这条乐群路往前走,里面有以前的洋行、教堂、学校、美国领事馆等等老房子。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让我仿佛置身于厦门的鼓浪屿。大榕树浓密的气根,悬挂在路边,风景独特。
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风格各异的西式建筑。我看到了始建于1854年的乐群楼。这是烟台山保留最完整的西式娱乐建筑之一,也被称为万国俱乐部。乐群楼建成以后,在这里曾经举办了许多大型庆典,比如1897年庆祝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年的盛大庆典。
同时乐群楼也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在1941年和1944年,福州两次沦落期间,日军将其作为慰安所。这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教育意义,
我漫步到了闽海关税务司官邸的旧址。它始建于1877年,也是由外国人担任海关关长的住处。它与中国近代历史上五口通商的屈辱历史相关。自鸦片战争后,1842年清政府迫于列强的压力,与英国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不仅将香港割让给英国,还开放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史称五口通商。
不远处就是建于1882年法国领事馆。现在还有居民住在里面。我看到路边矮墙门洞上方写着,当年法国领事保罗·克罗戴尔,在他的著作《认识东方》中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有着玫瑰和蜜的颜色的地方。”
据说,圣经上认为,天堂是一个有着鲜花和蜜的地方。保罗·克罗戴尔常驻福州,一定是体会到了,这里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地方。我感到,在他的眼里,福州就是他心中的天堂吧。
在法国领事馆旧址不远处,就是石厝教堂,原名为圣约翰教堂。它以其独特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吸引着游客。教堂的尖顶,彩色的玻璃,呈现出神秘而绚丽的景象。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傍晚时分,学生放学后,叶圣陶先生经过这里,刚好教堂的钟声响起。他顿时有了灵感,在《客语》中写道:“仓前山差不多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响,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
我知道烟台山只是仓前山的一部分。在叶圣陶的笔下,这里好像就是非常难舍的梦幻之地。
在爱国路上的美国领事馆旧址,则展现出别样的风情。建筑的外观融合了古典主义与巴洛克风格的元素。廊柱的设计精美绝伦,柱身上的雕刻细致入微,每一处纹理都仿佛在诉说着工匠们的匠心独运。领事馆的庭院宽敞而宁静,绿树成荫。
在矮矮的围墙边,我邂逅了一位在这里徘徊的白发苍苍的长者。他对我说,以前他就出生在此地,后来一直在外地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今天是第一次回到故地。我看得出他的内心非常感慨,马上用他的手机给他在领事馆的前面拍照留影。他看了照片后连连称好。
除了很多西式建筑,烟台山还保留了大量传统的福州民居。这些民居以木结构为主,青瓦白墙,马鞍形的风火墙高高耸立,既具有防火功能,又体现了福州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穿梭于老街古巷之间,让我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与生活的美好。
最后,我向上走进烟台山公园。原来在元朝,山上筑有炮垒。明清两代复置烟台作为报警御敌之用,得名烟台山。
我站在烟台山的高处,透过茂密的树枝绿叶,闽江就在我的眼下。
漫步在烟台山的探寻之旅中,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它是福州近现代历史的见证者。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与情感。
它将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