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华:让教室一直窗明几净,我只做了两件事
陈艳华:让教室一直窗明几净,我只做了两件事
“我们班的卫生为什么能一直保持得这么好?秘诀就在于我只做了两件事。”陈艳华老师自信地说。作为湖南省疾控中心学校卫生科科长,她不仅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更在班级卫生管理方面创造了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让教室始终保持窗明几净。
激活:让学生为清洁建言献策
陈艳华老师深知,要让卫生管理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她改变了传统的强制管理模式,转而让学生参与决策,通过“金点子征集活动”收集大家的建议。
“我为班级卫生管理献一策”金点子征集卡上,学生们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比如根据德育处检查项目分解任务、请老师或学生会成员做示范、每组值日一周而非一天、取消垃圾桶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却蕴含着孩子们对班级管理的深刻思考。
细分:让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有了学生的金点子,陈艳华老师进一步细化了卫生管理标准,确保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在桌椅摆放方面,她利用教室地面的瓷砖和地脚线作为基准,规定所有课桌都以前后对齐,每天由值日生负责调整。在桌套选择上,她建议选用蓝色或暗黄色等柔和色调,并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带齐,不许涂改乱画,定期清洗。窗帘则由细心的女生负责,每天系成蝴蝶结形状,既美观又实用。
在卫生角管理上,她取消了传统的垃圾桶,改为学生自带塑料袋解决垃圾问题。同时,她还准备了不同颜色的抹布,专门用于擦拭黑板、讲桌、窗台、门、玻璃等不同区域,确保每个细节都不被忽视。
效果: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自从实施了这套卫生管理制度,陈艳华老师的班级面貌焕然一新。科任老师们每次来上课,总会驻足多留一会儿,不少老师还竖起大拇指表示赞美。学生们也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积极的“我要做”,在劳动中享受到了快乐和美好。
“自从班级没有了垃圾桶,学生再也不像投篮球那样投掷纸团。组长为避免大家到处乱扔垃圾,便从家里带塑料袋,竭诚为组员服务。”陈艳华老师笑着说。
启示:民主管理激发责任感
陈艳华老师的卫生管理经验,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通过让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不仅解决了卫生问题,更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民主管理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了班级的主人,真正实现了“我的班级我做主”。
正如一位科任老师所说:“陈老师的班级不仅环境整洁,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会了如何承担责任,如何与他人合作,这些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