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治潮千年后,这座古城如何续写文化新篇?
韩愈治潮千年后,这座古城如何续写文化新篇?
公元819年,年过半百的韩愈被贬至潮州任刺史。这位唐代文学巨匠的到来,为这座岭南古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韩愈在潮州期间,实施了多项利民政策:驱赶鳄鱼以除水患,兴修水利以利农耕,解放奴婢以倡人道,但最令人称道的还是他的教育改革。
韩愈深知教育是改变一方的根本。他不仅捐出自己的俸禄创办学校,还从当地选拔才俊赵德主持州学。在他的努力下,潮州的文风为之一变,逐渐成为粤东地区的文化中心。这种重视教育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年之后,漫步潮州古城,依然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始建于唐代的开元寺,历经沧桑,香火依然鼎盛;被誉为“天下第一牌坊街”的太平路,二十三座石牌坊诉说着昔日的繁华;而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更是见证了韩江两岸的兴衰变迁。
然而,潮州的魅力不仅在于这些静默的古迹,更在于其活态的文化传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以及潮州工夫茶和潮州菜。
在潮州,非遗文化不是被束之高阁的展品,而是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清晨,一壶香茗开启一天的“工夫”;傍晚,街边潮剧悠扬,诉说着古城的故事。潮州人对生活的讲究,体现在一针一线的潮绣中,体现在一杯一盏的茶艺里,更体现在一菜一汤的精致中。
更令人欣喜的是,新一代非遗传承人正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潮绣不仅出现在传统的龙凤图案中,更融入了现代设计,出现在婚纱晚礼服、手提包、围巾等日常用品上。年轻传承人张哲翰将抽纱绣、绒绣等技法应用到现代饰品中,推出了一系列轻量化的潮绣文创产品,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正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徐俊贤所说:“每项非遗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凝聚着一代代传承人的智慧和创造。”在潮州,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这座千年古城,正在以创新的姿态,续写着新的文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