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玄奘大师临终开示:《心经》的真正奥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玄奘大师临终开示:《心经》的真正奥秘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m.v.qq.com/x/m/play?cid=mzc002004faggee&vid=e3524l4co1c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P2C1ESF05561B7T.html
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12/23/9078273_1144404990.shtml
4.
https://www.cnblogs.com/edwardsun/p/5406888.html
5.
https://www.chibs.edu.tw/ch_html/hkbj/08/hkbj0803.htm
6.
http://m.fobao.org/f174.htm
7.
http://www.beihua.org:8081/portal.php?mod=view&aid=129
8.
https://bookgb.bfnn.org/books2/1894.htm
9.
https://buddhism.lib.ntu.edu.tw/FULLTEXT/JR-BJ007/bj078_3.htm

在佛教史上,玄奘法师被尊为“三藏法师”,他的译经贡献举世公认。但他的临终批注,却道出了比译经更深刻的佛法真谛。它告诉我们,修行的终极目标不是逃避生死,而是透过生死见到本性;不是否定世界,而是圆融地理解世界。

01

临终批注,道破生死玄机

贞观年间的长安城,玄奘法师卧病在净覆寺的禅房里。这位曾经历经千辛万苦西行取经的高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竟对自己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做了一个特别的批注。这番话不仅道破了生死玄机,更揭示了佛法的终极奥义。

玄奘法师在《心经》上写下的批注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非色灭空,空色圆融。生死涅槃,等如昨梦。”这短短的批注,道出了生死的究竟真相。他认为,所谓的生死,就像昨夜的梦境。不是说生死不存在,而是说生死的本质是空。但这个“空”,不是断灭的空,而是圆融的空。就像冰与水的关系,虽然形态不同,本质却是一样的。

02

《心经》的奥妙,在于心悟

玄奘法师曾说:“此经义理精深,句句皆是至理,字字都藏玄机。”他对《心经》的理解非常深刻,认为《心经》的奥妙不在于口诵,而在于心悟,真正的空是圆融的、活泼的,是超越了有无、生死的境界。

在玄奘看来,“观自在”不是观法,而是观心。凡夫未明心,起烦恼作业,受无边生死苦。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度自己;认识众生,才能度众生。诸佛认识自己,也认识众生,故能成佛度众生。

03

求法之路,成就圆融智慧

玄奘法师一生都在追寻佛法真谛。年少时期,他就发现佛经翻译中存在诸多疑难问题。为了寻找真经,他不顾朝廷禁令,只身前往天竺。一路上,他穿越了死亡之谷的莫贺延碛,度过了吐火罗的惊涛骇浪,在那瓦僧伽蓝精舍昼夜研习经典,最终取得真经回到大唐。

回国后,他住在大慈恩寺,主持了声势浩大的译经场,翻译了大量佛经。在众多经典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他最为重视的一部。这部经文虽然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却被誉为“诸经之心”。

04

圆融智慧,启迪后世

玄奘法师的这个批注影响深远。法相宗大师窥基在《心经幽赞》中就特别提到了这个批注,他说:“我师晚年所作此注,实乃千载独绝之见。明空不碍有,有不碍空,真俗圆融,超然物外。”

唐代的宗密大师在《圆觉经大疏》中就说:“玄奘法师晚年之见,直指本心,实为修行捷径。”宋代的永明延寿在《宗镜录》中也多次引用这个批注,认为这是禅宗和法相宗的圆融之说。

这个批注之所以能影响千年佛法,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释,更是一位大师生命智慧的结晶。玄奘法师穷尽一生追求真理,最后在生死关头留下这样的见解,显示出他对佛法最深层的体悟。

在佛教史上,玄奘法师被尊为“三藏法师”,他的译经贡献举世公认。但这个临终批注,却道出了比译经更深刻的佛法真谛。它告诉我们,修行的终极目标不是逃避生死,而是透过生死见到本性;不是否定世界,而是圆融地理解世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