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
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凸显学科特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本文将阐述作者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及方法,包括讲究课堂艺术、有序组织教学和关注重难点,经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一、注重课堂艺术
(一)巧用形象化教学
在讲解东西半球的划分时,由于学生易受定势思维影响而产生错误判断,教师通过恰当的比喻,将西经 20 度到 0 度以及东经 160 度到 180 度这两个特殊范围比喻为两瓣特殊的橘子,强化学生心中的形象,帮助其准确判断。
(二)灵活采用辅助手段
在地形判断的教学中,针对学生易混淆山谷和山脊的情况,教师运用作辅助线法和实物模拟法等,如在等高线凸起处作垂直辅助线取交点比较高低,用一摞书模拟山坡和陡崖,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拳头感受山脊和山谷,还发明“右手握拳法”帮助学生判断地球的转动方向。此外,教师通过巧妙的记忆方法,如将俄罗斯注入北冰洋的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联想为“毕业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遵循规律与自主探寻规律
教学中可借用已有的规律,如“高高低低规律”,也可针对学生易混淆的内容自主总结规律。例如在学习东南亚气候分布时,引导学生根据地区的大陆性和海洋性差异来区分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理解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时,与北半球的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进行对比。
(四)合理运用演示文稿
对于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内容,如地球的运动,适当运用电教手段,通过课件让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二、有序组织教学
(一)明确教学流程
让学生明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程序,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全面归纳并提供给学生作为学案,使学生的视、听、记更高效。
(二)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将形象展示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教师对教材和学生保持热情与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坚持讲练结合
精心选择经典题目,课前课后交替复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聚焦重难点
对于学生练习题中频繁出错的内容,及时作为专题讲解,并在单元测试卷中设置反馈性题目。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注重课堂艺术,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重难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然而,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创新,都不能忽视地理学科的特点,否则难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