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听歌小心"耳虫"影响睡眠!
睡前听歌小心"耳虫"影响睡眠!
一项来自美国贝勒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睡前听音乐可能会导致"耳虫效应",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研究发现,经常经历这种现象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什么是"耳虫效应"?
"耳虫效应"(Earworm)是一种无意识的音乐想象,通常在清醒时发生,但贝勒大学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副教授Michael Scullin发现,它们也可能在试图睡觉时发生。这种现象表现为一首歌或旋律在脑海中反复回响,让人难以入睡或夜间频繁醒来。
从科学角度解释,耳虫效应与大脑的听觉记忆和认知活动有关。研究显示,这种现象在大约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中最常见,且与个体接触音乐的频率和对音乐的喜爱程度有关。那些脑部活动更加频繁、思维更加活跃、喜欢音乐、爱听音乐的人更容易产生这种现象。
睡前听歌如何影响睡眠质量?
Scullin的研究调查了209名参与者的睡眠质量、听音乐习惯和听到"耳虫"的频率。研究发现:
- 经历"耳虫效应"的参与者更难入睡,夜间醒来的次数更多,在浅睡眠阶段花费的时间更长。
- 与很少经历"耳虫"的人相比,每周一次或多次发生"耳虫效应"的人睡眠质量差的可能性是前者的6倍。
- 令人惊讶的是,器乐音乐(无人声)比抒情歌曲更容易导致"耳虫效应"和破坏睡眠质量,器乐导致的"耳虫效应"是其他音乐的两倍。
为什么睡前听歌弊大于利?
虽然很多人认为听音乐能帮助入睡,但研究发现这种做法存在诸多隐患:
影响睡眠质量:即使音乐能帮助快速入睡,但整晚播放音乐会影响睡眠的连续性,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听力损伤风险:长时间戴耳机听歌,尤其是音量较大时,会损害耳蜗毛细胞,长期可能导致噪声性耳聋或耳鸣。
耳道健康受损:入耳式耳机可能引起耵聍栓塞,同时增加外耳道感染的风险。
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Scullin建议:
适度听音乐,避免在睡前听音乐。如果被"耳虫"打扰了,可以偶尔休息下。
听音乐的时机也很重要,尽量避免在睡觉前听音乐。如果你经常在床上听音乐,那么你就会产生这种关联,即使没有听音乐,当你想睡觉的时候,也可能会触发‘耳虫效应’。
另一种摆脱"耳虫"的方法是参与认知活动,完全专注于一项任务、问题或活动有助于分散大脑对"耳虫"的注意力。
睡前不要参加要求很高的活动或做一些会干扰睡眠的事情,比如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睡前花5分钟写下即将完成的任务有助于"摆脱"对未来的担忧,从而使入睡更快。
可以尝试其他助眠方式,如听广播、冥想或阅读等,减少对音乐的依赖。
虽然音乐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放松,但过度依赖音乐入睡可能会形成不良习惯,影响自然睡眠模式。因此,建议调整习惯,以更健康的助眠方式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