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百名外嫁女回娘家:一场跨越时空的团圆
横州百名外嫁女回娘家:一场跨越时空的团圆
2025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六,广西南宁横州市马岭镇龙坪村委兴和村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外嫁女回娘家探亲活动。这一天,100多名外嫁女身着红色旗袍,手提礼物,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个熟悉的村庄,共同度过一个充满温情的团圆日。
这场活动的参与者年龄跨度很大,从20岁的年轻姑娘到80岁的老奶奶,她们都怀着同样的心情——回家看看。清晨,尽管天空飘着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外嫁女们回娘家的热情。她们扛着大烤猪、提着鸡鸭鱼肉、捧着横州大粽和发糕,踏着红地毯走进村广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十几年没有回娘家了,看到家乡变化这么大,很开心。”一位多年未回娘家的何女士激动地说。另一位嫁到南宁市的陈翠娇则深情地回忆道:“很怀念小时候跟着姑姑、姐姐一起去放牛、摘果、丢沙包、跳皮筋的日子。今天见到那么多姐妹,很激动。”
横州市马岭镇龙坪村委七组即为兴和村,全村有何、蒙、陈、林四个姓氏近千人。其中以何氏为大姓,人口占80%以上。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横州市飞龙镇库区移民搬迁至马岭镇后,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奋斗,兴和村因此得名。正月初六是祖辈整体搬迁至兴马岭镇的日子,选择这一天举行外嫁女回娘家活动有着特别的意义。
外嫁女回娘家的习俗在广西许多地方都有,但像这样大规模、有组织的活动并不多见。在广西蒙山县汉豪乡,外嫁女们甚至自发筹备“村晚”,为父老乡亲送上视觉盛宴。她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传承了孝敬父母、感怀家乡的优良传统,更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风采。
然而,外嫁女回娘家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寄托,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广西,外嫁女回娘家的活动往往与捐资助学、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相结合,成为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保留了文化的根脉,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
但并非所有的外嫁女都能轻松享受回娘家的喜悦。在小红书上,一位网友写道:“嫁出去的女儿一定都很期望回娘家吧。结婚后每年回娘家的日子屈指可数,每次回来也是来去匆匆……”另一位网友则感叹:“娘家不是家,婆家也不是家,女孩出嫁在娘家就真的是外人了吗?”
这些真实的声音反映了外嫁女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们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着与原生家庭的连接。而外嫁女回娘家的活动,恰好为她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让她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归属感。
正如一位外嫁女所说:“外嫁的女儿,就像放飞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线的那头永远系着娘家。”这场横州市马岭镇龙坪村委兴和村的外嫁女回娘家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团聚,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情感的延续。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生命,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亲情与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