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刷:《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
高考语文必刷:《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
在备战高考的道路上,语文经典诗词赏析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诗经·秦风·无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李白的《将进酒》这三首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是高考语文中的常考篇目。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这些经典之作。
《无衣》:同仇敌忾的战歌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翻译: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出兵打仗,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
艺术特色与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每章仅更换少量词语,形成复沓的旋律,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高考考点分析:
- 理解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 分析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 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如风、雅、颂的分类
《春江花月夜》:春江月夜的永恒之美
原文(节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水波荡漾千万里,春天的江上哪里没有明亮的月。
江水曲折地绕着芳草丰茂的原野流淌,月光下的春花晶莹洁白。
月光皎洁,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
江边是谁最先看到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照临人间的?
人生一代一代地没有穷尽,而江上的月亮却年年都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
艺术特色与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丽,结构严谨,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高考考点分析:
- 理解诗歌中“月”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 分析诗歌的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
- 掌握张若虚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将进酒》:豪放不羁的人生感慨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翻译:
难道你没有看见,那汹涌的黄河之水从天上倾泻而来,滔滔滚滚直奔大海永不回还。
难道你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如青丝,晚上却变得如白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一轮明月。
上天赋予我雄才大略,必有
艺术特色与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又有对人生得意的欢愉,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高考考点分析:
- 理解诗歌中的夸张手法及其作用
- 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和人生哲理
- 掌握李白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这三首诗词,从先秦到唐代,跨越了千年的时光,却依然在今天熠熠生辉。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在备战高考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深入理解这些经典之作,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让它们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