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京剧版《西游记》:经典再现与艺术创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京剧版《西游记》:经典再现与艺术创新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7%B9%E5%A4%A9%E5%AE%AB/3835030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C%B4%E6%88%8F/53953957
3.
https://www.sohu.com/a/452225974_706753
4.
https://tv.cctv.com/2019/10/20/VIDERRwIDBXwbpQjJnPNqw2n191020.shtml
5.
https://wenyi.gmw.cn/2019-06/20/content_33468157.htm
6.
http://news.cctv.com/2019/09/26/ARTI9wqoR0dbvDMyBc8QOL4O190926.shtml
7.
https://wenhui.whb.cn/third/zaker/202103/29/397985.html
8.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8-06/18/content_1861991.htm
9.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1HSQ9HH0543HJFT.html
10.
http://m.zhishishu.top/Article/index/6e041ecb-4cae-470a-8775-0e6555324495
1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213/13/33014958_814666441.shtml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和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在众多艺术形式中,京剧版《西游记》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魅力,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版本之一。从杨小楼到李万春,再到李少春,一代代京剧名家通过精湛的表演,将孙悟空、猪八戒等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这部经典名著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01

京剧版《西游记》的经典剧目

在众多京剧《西游记》剧目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闹天宫》。这出戏取材于《西游记》第五、第六回,讲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剧中,孙悟空到龙宫借用兵器,龙王骗他搬动定海神针铁,不料孙悟空将其变为金箍棒。龙王向玉帝告状,玉帝听从李长庚建议,假意招安孙悟空。孙悟空识破后大闹御马监,返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在蟠桃会上,孙悟空得知未被邀请,一怒之下大闹瑶池,偷吃金丹。玉帝派二郎神捉拿,但孙悟空已成钢筋铁骨,刀枪不入。最后,孙悟空在众小猴的欢呼中凯旋。

除了《闹天宫》,还有《安天会》、《狮驼铃》、《芭蕉扇》、《水帘洞》、《无底洞》、《豹头山》、《金刀阵》、《闹龙宫》、《三打白骨精》等经典剧目。这些剧目不仅展现了孙悟空的英勇神武,也刻画了猪八戒的憨态可掬、唐僧的慈悲为怀、沙僧的忠厚老实,以及各路妖魔鬼怪的生动形象。

02

京剧表演特色:神形兼备的角色塑造

在京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表演最具特色。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一角色时,既注重“形似”,更追求“神似”。早期代表人物郝振基的表演就以“形似”见长,他设计的“一口钟”式脸谱和灵活的偷桃动作,让人仿佛看到一只真正的猴子。而杨小楼则在表演上更注重“神似”,他将“倒栽桃形”与“檄榄形”结合的脸谱设计,以及轻巧灵活的动作,成功塑造了一个既有猴性又有人性的孙悟空形象。

李万春的表演则体现了“人学猴,猴学人”的理念。他设计的“倒栽桃”脸谱,红白分明,明快干净。在服饰上,他将草王盔改为金纱帽,以体现孙悟空从“猴王”到“弼马温”的身份转变。李少春则融合了南北派猴戏的特点,他的脸谱设计大气简洁,动作轻盈敏捷,还创造性地将体育中的撑杆跳高技术运用到舞台表演中。

猪八戒的表演则更偏向幽默滑稽。在《猪八戒智激美猴王》中,通过“戏逗村姑”、“滑稽探洞”等桥段,展现了猪八戒贪吃懒做却又不失忠厚可爱的性格。演员们通过丰富的身段动作和表情变化,将猪八戒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03

名角风采:艺术传承与创新

杨小楼作为“武生泰斗”,其表演轻巧灵活,注重把握孙悟空的神话气质。他改革了孙悟空的脸谱设计,将“倒栽桃形”与“檄榄形”结合,增加了武生气质。在动作上,他通过“拢肩、曲腿”的方法,使身形缩小,动作灵便,成功塑造了一个既有猴性又有人性的孙悟空形象。

盖叫天则以武松戏见长,其猴戏表演注重造型和动态的优美。他在《闹天宫》中的一段表演堪称经典:孙悟空与四大金刚对打,夺下琵琶后又与哪吒对打。盖叫天在表演中,一边用琵琶迎击对方长枪,一边用脚舞弄乾坤圈,展示了高超的表演技艺。

李万春、李少春兄弟分别继承和发展了南北派猴戏的特点。李万春强调“人学猴,猴学人”,在脸谱设计上采用“倒栽桃”勾法,服饰上将草王盔改为金纱帽,以体现孙悟空的身份转变。李少春则融合了南北派的精华,他的脸谱设计大气简洁,动作轻盈敏捷,还创造性地将体育中的撑杆跳高技术运用到舞台表演中。

04

京剧改编: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京剧版《西游记》的成功在于其对原著的忠实再现和艺术创新的完美结合。一方面,京剧保留了原著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如孙悟空的叛逆与机智、猪八戒的憨厚与贪吃、唐僧的慈悲与执着。另一方面,京剧艺术家们通过独特的表演手法和艺术加工,使这些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例如,在《闹天宫》中,通过武打场面的精心设计,展现了孙悟空的英勇神武;在《猪八戒智激美猴王》中,通过幽默滑稽的表演,展现了猪八戒的可爱之处。这些艺术处理既符合原著精神,又满足了舞台表演的需要,使观众在欣赏京剧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西游记》的魅力。

近年来,京剧版《西游记》不断推陈出新,如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复排的《猪八戒智激美猴王》,不仅保留了传统表演精华,还增加了与观众互动的环节,使演出更加生动有趣。这些创新尝试,既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也是对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回应。

京剧版《西游记》作为经典名著与传统戏曲的完美结合,不仅丰富了《西游记》的表现形式,也让观众领略到传统戏曲的魅力。通过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这部经典作品得以在舞台上长盛不衰,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