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故道老河口与三国赤壁:湖北两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理探秘
汉水故道老河口与三国赤壁:湖北两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理探秘
老河口和赤壁是湖北省内的两座历史文化名城,分别位于西北部和东南部。老河口因汉水故道而得名,赤壁则因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而闻名。两座城市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上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湖北丰富的地域文化。
老河口
概述
老河口是湖北省西北部的县级市,由襄阳市代管,邻接河南省。全市总面积103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2.04万(2020年数据),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22.34亿元。
历史沿革
老河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雍正三年(1725年),当时定名为老河口镇。1951年设老河口市(县级),后旋废而重归光化县。1960年,均县、光化二县合并为丹江县(不久改名为光化县)。1962年,二县分治,光化隶属于襄阳专区。1979年,划老河口镇及近郊重置老河口市(县级)。1983年,光化县并入。
自然环境
老河口地处汉水中游东岸、南阳盆地边缘,地势北高南低。青杠扒北岭海拔462米,是全市的最高点。境内河流众多,汉江为过境河。老河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15.54℃,年降水量836毫米。
人文特色
老河口盛产小麦、稻、甘薯、玉米、芝麻、棉花等农作物。工业层面,当地有机电、化工、纺织、建材、食品等部门。汉丹铁路和福银高速公路经过此地,交通较为便利。汉丹铁路的修建主要目的是支援丹江口水利工程建设。
赤壁
概述
赤壁是湖北省东南部的县级市,由咸宁市代管,邻接湖南省。全市总面积17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7.4万,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为532.09亿元。
历史沿革
赤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置蒲圻县。1958年,蒲圻、咸宁合为(新)蒲圻县。1960年,蒲圻、咸宁再次合并,称为(新)咸宁县。1986年,撤销蒲圻县,设立县级蒲圻市。1998年6月,更名为赤壁市。
自然环境
赤壁地处长江沿江平原,陆水(一名隽水)流贯,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的观音尖海拔852米。赤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温16.9°C,年降雨量1251—1608毫米。
人文特色
赤壁盛产稻、麻、茶叶、竹、木材及莲藕等农作物。工业层面,当地有纺织、机械、电器、建材等部门,手工业以竹编为主。京广铁路及高铁和京港澳高速公路经过此地,交通便利。赤壁是北上京津、南下湘粤的必经之路,素称“湖北南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