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李玟到若溪:阳光下的抑郁与自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李玟到若溪:阳光下的抑郁与自救

引用
亚马逊官方网站
6
来源
1.
https://www.amazon.com/%E8%87%AA%E6%88%91%E7%9A%84%E9%87%8D%E5%BB%BA-%E4%B8%80%E4%B8%AA%E5%BF%83%E7%90%86%E5%92%A8%E8%AF%A2%E5%B8%88%E7%9A%84%E6%8A%97%E6%8A%91%E9%83%81%E6%89%8B%E8%AE%B0-%E8%8B%A5%E6%BA%AA-%E8%91%97/dp/7521768833
2.
https://www.sohu.com/a/853015736_121164668
3.
https://m.xinminweekly.com.cn/content/19226.html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72676
5.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66162351
6.
http://www.news.cn/local/2023-07/06/c_1129734570.htm

2023年7月5日,华语乐坛知名歌手李玟在香港去世,年仅48岁。这位以阳光开朗形象示人的天后级歌手,却在与抑郁症的斗争中不幸离世,让无数歌迷感到震惊和悲痛。

李玟的家人随后确认,她近几年一直在与抑郁症作斗争,并定期接受治疗。这个消息让许多人开始关注到一个特殊的群体——那些外表光鲜、事业有成,却在内心深处饱受抑郁之苦的人。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阳光抑郁症"或"微笑抑郁症"。

什么是阳光抑郁症?

阳光抑郁症并非一个正式的医学术语,而是指那些内心抑郁但外表看起来非常快乐或满足的人。他们可能在公共场合表现得积极向上,甚至被视为"完美",但在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与典型的抑郁症患者不同,阳光抑郁症患者往往能量水平不会受到太大影响,除非在独处时。他们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甚至在社交场合中依然能够保持微笑,这使得周围的人很难发现他们内心的挣扎。

阳光抑郁症的危险性

由于善于隐藏情绪,阳光抑郁症患者往往难以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可能会因为担心被贴上"软弱"的标签而选择独自承受痛苦,甚至认为表达真实感受会给他人带来负担。这种压抑和自我否定,反而可能增加他们走上绝路的风险。

若溪的故事: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救赎

若溪是一位应用心理学博士,拥有超过10年心理咨询经验的专业人士。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生赢家",也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抑郁症的泥潭。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若溪一直认为抑郁症只会出现在书本里或来访者身上,却从未想过它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当她被确诊为轻度抑郁症和中度焦虑症时,她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和难以置信。

在确诊后,若溪开始接受系统的治疗。她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并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许多挑战和误解。比如,家人无法接受她患病的事实,甚至扔掉了她的药物,质疑她作为心理学专业人士为何还会得抑郁症。

若溪逐渐认识到,抑郁症并非简单的心理问题,它会影响患者的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的运行。她经历了思维迟缓、判断力下降、手眼协调能力受损等症状,甚至在打网球时连球都发不直。

在康复过程中,若溪发现了一些有效的帮助方式:

  •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这是她脚底下最坚实的两块砖石,帮助她不被抑郁的沼泽完全淹没。
  • 适度运动:她重新开始练习网球,通过运动释放压力。
  • 正念练习:通过冥想等方式提高自我觉知,关注当下。
  • 建立支持系统:珍惜那些愿意陪伴她走过康复之路的亲朋,同时注意保持健康的边界。

如何识别和应对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除了情绪低落外,患者还可能表现出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难以体验快乐、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弱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尽快寻求专业帮助:

  • 持续的情绪低落
  • 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
  • 睡眠障碍(失眠或过度睡眠)
  • 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
  • 疲劳或精力减退
  •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内疚
  • 联想困难或思维能力下降
  • 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想法

如何正确对待抑郁症患者?

  1. 避免说"你要坚强":这类话语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痛苦。
  2. 提供实际帮助:比如帮忙处理日常生活事务,陪伴就医等。
  3. 保持耐心和理解: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患者故意为之。
  4. 尊重个人边界:在提供帮助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界限。

呼吁社会关注抑郁症

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我国目前有超过9500万抑郁症患者,每年约有28万人死于自杀,其中40%曾患有抑郁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抑郁症的就诊率仅为9.5%,许多潜在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抑郁症并非现代人的专利,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情志病"的记载。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有更多时间关注内心感受,抑郁症也逐渐浮出水面。它可能与遗传、生物化学、环境和心理因素有关,但并不意味着患者有任何过错。

若溪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对心理健康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士,也可能成为抑郁症的受害者。这说明抑郁症不会因为知识或意志力而消失,它需要专业的治疗和系统的支持。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抑郁症的困扰,请记住:寻求帮助是勇敢的表现,而不是软弱。抑郁症是可治疗的疾病,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对抑郁症的误解和歧视,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