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咒》热映:恐怖片如何影响你的心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咒》热映:恐怖片如何影响你的心理?

引用
知乎
12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1073693
2.
https://36kr.com/p/1724638052353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2%92/59879230
4.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9889987
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802852
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372053
7.
http://132.qikan.qwfbw.com/lunwen.jsp?nid=3101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2%92_(%E9%9B%BB%E5%BD%B1)
9.
https://tech.sina.cn/d/bk/2021-03-27/detail-ikkntiam9050864.d.html
10.
https://treehole.hk/blog/%E6%81%90%E6%80%96-%E6%81%90%E6%80%96%E8%B0%B7%E7%90%86%E8%AB%96/
11.
https://films.teamplan.com.tw/3%E7%A8%AE%E6%81%90%E6%80%96%E7%89%87%E6%8B%8D%E6%94%9D%E6%89%8B%E6%B3%95-%E3%80%8A%E5%92%92%E3%80%8B%E7%9C%9F%E5%AF%A6%E6%8B%8D%E6%94%9D%EF%BC%8C%E5%B0%8D%E6%AF%94%E7%83%98%E6%89%98%E6%9B%B4%E9%A1%AF.html
12.
https://vocus.cc/article/623f2ecefd897800017b5ac9

最近,台湾首部邪教题材恐怖片《咒》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这部以"伪纪录片"形式呈现的恐怖片,讲述了一位单亲妈妈李若男与邪神诅咒抗争的骇人经历。影片在Netflix上表现亮眼,最高曾登上全球电影榜第3名,成为2022年最热门的恐怖片之一。

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在2020年这个本身就充满不确定和恐惧的年份,人们反而更倾向于将精神寄托于虚幻的恐怖世界?心理学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恐怖片与人类本能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恐怖片满足了人类对恐惧的本能需求。奥地利著名神经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指出,本能是了解人类内在世界的途径。人类在自我理想中具有残暴、有攻击性的一面,这在恐怖片中通过大量的施虐与受虐场景得以体现。同时,人类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也是恐怖片的重要主题,将这种未来的必然结局提前展示,让观众在未及准备的情况下面对死亡,从而引发强烈的恐惧感。

恐怖片与焦虑调节

研究表明,恐怖片爱好者往往具有较高的神经质特征,即容易焦虑。对于焦虑的人来说,恐怖片提供了一个社会认可的焦虑表达出口。通过将焦虑转移到电影或游戏的体验中,人们可以更好地控制焦虑对他们的影响。在虚构的恐怖世界中,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表达自己的焦虑情绪,无论你想大喊大叫还是蒙上自己的眼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恐怖片的心理暗示手法

恐怖片通常会利用大眾認知的「恐怖」事物來製造關聯,引起共鳴。這可以細分為較大眾化的恐懼(例如黑和死亡)、歷史性的恐懼(例如核戰)、某特定群組的恐懼(例如學校霸淩),以及個人層面上的恐懼(例如社會恐懼)。說起恐怖的事物,不能不提 Masahiro Mori 於 1970 年提出的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理論中提及人最懼怕那種似人非人的生物,因為他們既擁有人的基本特徵,又帶有與別不同的外貌,激起我們最原始對陌生人的恐懼(primordial fear of strangers),因而令我們的好感度突然下降,產生壓惡或反感的情緒。反倒那些完全非人型的生物(例如卡通人物),或一些太接近人型的生物則不能引起那麼強烈的感覺。所以,這也解釋了為何恐怖片經常選用僵屍、小丑等角式,因為他們正正落入了「恐怖谷」的範圍!

恐怖片中的不現實主義有利觀眾產生一種心理上的距離感,令他們不執著於劇情的對與錯。恐怖片通常伴隨一些音樂和特效來增加感情渲染和虛幻的感覺,藉此減少了觀眾理性分析的時間,令他們能更專注於畫面上的觀感。此外,學者 Carroll 早在 1990 年指出恐怖片中的非現實情境能讓觀眾暫時抽離他們熟悉的社會模樣,有助他們去想像如何生活在一個不一樣的世界的同時,提供一個安全的場景讓他們探索未知的恐懼。

恐怖片心理:愈恐怖愈想看?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為何有人會愛看恐怖片,還要一直追看呢?心理學家 Zillmann(1978)提出了刺激遷移理論(exctation transfer theory),指出人在面對不同的刺激時會產生多種情緒,而我們對一種事物的刺激反應會放大我們對另一種事物的刺激感覺。簡單來說,恐怖片中的懸疑和恐懼會引起我們對片中危機的負面情緒,這樣亦會放大我們對最終結果的渴求。所以當這種危機在最後得以瓦解時,那種積累已久的負面感覺會一下子轉化成解脫的感覺,令我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快樂。這樣就能解釋為何看恐怖片會令人愉快。

另一位心理學家 Paul Rozin 提出了良性自虐(benign masochism)的理論,解釋了為何人總是做出令自己難受的事情,包括吃辣、聽失戀音樂、看恐怖片等 (Rozin et al., 2013)。學者解釋這些事情最初的確會令我們感到痛苦和難過,但當我們意識到這些痛苦並不會構成真實危險,我們便會得到額外的滿足感。所以當我們確定了恐怖片中的情節並不真實存在,那種興奮的情緒便會取代恐懼(hedonic reversal),令我們產生動機繼續追看 (Clasen et al., 2020)。

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感觉,而每人对恐惧的感觉亦不同。在恐怖片的世界里,有人认为它单纯具有娱乐性质,亦有人认为它反映了人性黑暗面,让人心寒。所以不论是画面上的惊吓还是剧情上的反思,我们也有一套对恐怖片的定义和期望,因此不论是不是害怕,我们也不必为迎合大众的口味来强迫自己接受恐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