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倪骏新作《鸳鸯楼·惊魂》:中式恐怖的攻心术失传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倪骏新作《鸳鸯楼·惊魂》:中式恐怖的攻心术失传了吗?

引用
腾讯
13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4A035JY00
2.
https://www.sohu.com/a/823693732_121956424/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3678652
4.
https://m.douban.com/movie/subject/36952465/reviews
5.
https://www.sohu.com/a/823693488_121924583/
6.
https://www.sohu.com/a/823818014_121956424
7.
https://m.sohu.com/a/823322002_121956424/?pvid=000115_3w_a
8.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43371
9.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3600685
10.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276170/
11.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9097e92628b34e6dacf31b88087cb52d!!wm_id=f9bb364f617d431c88a983f557262cc0
12.
https://44xw.com/a/152/151441/42305989.html
1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208/17/3176741_1059477537.shtml

2024年万圣节前夕,一部名为《鸳鸯楼·惊魂》的恐怖片在内地院线悄然走红。这部由倪骏执导,李梦、苏小玎等实力演员主演的影片,以6.2万的猫眼想看人数和首日上座率冠军的成绩,成功登顶2024年恐怖片内地票房榜。然而,在这看似亮眼的成绩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尴尬的现实:这部主打“中式恐怖”的影片,究竟有没有抓住中式恐怖的精髓?

01

中式恐怖的攻心之道

中式恐怖与西方恐怖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心”的把握。正如倪骏所言,中式恐怖的核心在于“攻心术”。这种攻心术,不是通过血腥暴力的视觉冲击,而是通过心理暗示、情感纠葛和文化仪式来实现的。

在中式恐怖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仪式。这些仪式往往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如冥婚、纸扎人、烧纸钱等。但真正的恐怖并不在于这些外在形式,而在于它们所承载的心理暗示。正如一位知乎用户所言:“通过仪式,加强了你的心理暗示,无论是提防不好的事情,还是还怕不好的事情。通过仪式让一句话把厄运带入了现实的世界。”

这种攻心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中式恐怖往往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展现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扭曲与挣扎。正如《鸳鸯楼·惊魂》中所展现的,一群人为了一张巨额保单同住鸳鸯楼,却在楼内怪事频发、头七回魂夜恶鬼索命的恐怖氛围中,展现出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02

《鸳鸯楼·惊魂》:中式恐怖的表与里

然而,《鸳鸯楼·惊魂》虽然打着“中式恐怖”的旗号,却未能真正把握住其精髓。影片在恐怖氛围的营造上,过分依赖于纸扎人、纸钱等表面元素,缺乏对人心的深入刻画。正如倪骏自己所评价的:“其实这部电影最恐怖的就是这张海报了。”

影片的恐怖氛围营造大多依靠音乐音响,比如经典的恐怖元素“纸扎人”充满了廉价感。与经典恐怖电影《惊魂记》相比,其中的精神病患者之所以让观众觉得十分吓人,是因为影片通过主观客观、正打反打等各种镜头展现杀人时的惊险。而《鸳鸯楼·惊魂》中的纸扎人一出场就好像在说:我要吓你了,通过提高音量和音调制造恐怖感,缺乏一些视听想象力。

在演员的角色塑造方面,虽然苏小玎的表演可圈可点,但整体而言,角色塑造仍显单薄。影片中的反派行为充满了编造感,缺乏深度的心理动机。比如女主为遭遇不测的闺蜜报仇的戏码,虽然在《消失的她》等影片中已经屡见不鲜,但在《鸳鸯楼·惊魂》中却显得尤为肤浅。

影片在内核深度上也显得捉襟见肘。故事结构单一,情节编造感过强。虽然试图通过多线叙事来增加悬疑感,但最终却未能形成有力的内在逻辑。正如一位豆瓣网友所言:“影片的惊悚效果更多来自于视觉上的刺激,而非心理上的压迫。”

03

失落的中式恐怖:从《鸳鸯楼·惊魂》看恐怖片创作困境

《鸳鸯楼·惊魂》的票房成功,反映了市场对恐怖片的需求,但其艺术价值的缺失,也暴露了中式恐怖电影创作的困境。真正的中式恐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视觉刺激上,更应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心理暗示和情感纠葛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对比经典的中式恐怖作品,如《倩女幽魂》《画皮》等,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差距。这些经典之作,不仅在视觉上营造了令人难忘的恐怖场景,更在心理层面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它们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现了人性在恐惧面前的挣扎与选择。

中式恐怖的未来在哪里?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攻心术”的本质。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真正的惊悚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惊吓,而是心理的惊悚。”未来的中式恐怖电影,应该更多地关注人性的复杂性,通过心理描写和情感纠葛来引发观众的共鸣,而非仅仅依靠视觉刺激。

《鸳鸯楼·惊魂》的出现,无疑为中式恐怖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它告诉我们,恐怖片的创作,不应该停留在表面的惊悚元素堆砌上,更应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心理暗示和情感纠葛来引发观众的共鸣。只有这样,中式恐怖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而非在表面的惊悚中迷失方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