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村干部的心理压力:现状、影响与对策
年轻村干部的心理压力:现状、影响与对策
“走千家,跑万户,待遇不如五保户”——这句流传在基层的顺口溜,道出了年轻村干部们面临的现实困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们既要落实政策、服务群众,又要发展经济、维护稳定,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然而,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相对较低的待遇,让不少年轻村干部感到力不从心,甚至萌生退意。如何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压力重重:年轻村干部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村干部的工作内容日益繁杂。从党建、扶贫到国土、民政,从农业、林业到维稳、惠农政策,从人口普查到疫苗接种,各类工作都需要村干部的参与和配合。他们可谓是农村基层工作的“万金油”,既要发展集体经济,又要抓好基层治理,既要落实政策,又要服务群众。
然而,与繁重的工作任务相比,村干部的待遇却显得有些寒酸。以湖南省南县为例,该县村干部每月工资仅为1736元,远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水平。这种待遇与付出的严重不对等,不仅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年轻血液的注入。许多年轻干部因为工资过低无法承受家庭压力而选择辞职,这无疑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多管齐下:缓解心理压力的系统方案
面对年轻村干部的心理压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提高待遇,解决后顾之忧
正如南县人大代表陈琼所建议的,提高村干部待遇是当务之急。这不仅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也能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具体措施包括:
- 落实政策要求,按照不低于所在县市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倍的标准核定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
- 制定配套政策,允许各村拿出不超过当年村级集体经济利润20%的部分进行奖励
- 建立科学的增长机制,以村务工作开展情况和个人贡献度为导向,体现工资待遇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心理调适,增强抗压能力
除了物质层面的支持,年轻村干部还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增强心理韧性。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
- 科学认识压力:不是事情本身让我们有压力,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应对方式。要区分哪些是自己能控制的,哪些是不能控制的,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 自我鼓励:多回忆过去成功应对危机的经验,重新肯定自己的能力。可以用积极的自我对话来替代消极的想法,比如“虽然很累,休息后我还可以继续工作”。
- 情绪调节:每天工作结束后,及时回想并释放当天承受的压力和消极情绪。可以通过腹式呼吸、冥想等方式缓解焦虑。
- 生活平衡:工作时专注工作,休息时完全放松。可以通过与家人聊天、参与家务劳动、陪伴孩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帮助脱离恐慌和焦虑。
- 寻求支持: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可以与亲朋好友沟通倾诉,或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能力提升,增强工作自信
年轻村干部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 政策学习:深入学习国家及地方的政策法规,理解其精神实质和目的,以便更好地向农民群众解释和传达。
- 经济发展:挖掘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组织农民参加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 社会治理:建立矛盾调解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注重人文关怀,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政策支持: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
- 2021年底前,80%以上的村(社区)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
- 高等院校按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 中小学校全部建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兼职教师
- 100%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单位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 100%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4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
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例如,浙江省嘉兴市创新地校合作,推出“嘉心在线”公益互动心理服务平台;河南省驻马店市以“六进”“六服务”为抓手,将心理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湖北省武汉市建立“三专”心理服务体系,实施“五社一心”服务项目。
呼吁与展望
年轻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农村发展的未来。我们呼吁社会各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待遇保障,加强能力培训,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轻装上阵,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更大力量。
只有当我们的村干部能够安心工作、放心发展,我们的乡村振兴事业才能行稳致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些扎根基层的年轻人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