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号与天问一号:火星上的外星生命线索大揭秘!
毅力号与天问一号:火星上的外星生命线索大揭秘!
2021年,两辆火星车几乎同时在火星表面开始了它们的探测任务:美国NASA的毅力号和中国的天问一号。这两项任务都承载着人类寻找火星生命线索的希望,但它们的探测区域、方法和发现却各有特色。
毅力号:杰泽罗陨石坑的发现
毅力号火星车于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的杰泽罗陨石坑着陆。这个陨石坑直径约45公里,是一个古老的湖泊遗址,科学家认为这里可能是寻找火星生命线索的最佳地点之一。
毅力号的探测发现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证据:
古代湖泊和河流三角洲:通过分析火星车拍摄的高分辨率图像,科学家确认这里曾经是一个大湖,有一条河流从西侧汇入,形成了明显的三角洲地貌。
洪水沉积物:在三角洲沉积层中,发现了巨大的石块和鹅卵石,其中最大的有一米宽,重达数吨。这些石块显然是被强大的水流从上游几十公里处冲来的,表明火星历史上曾发生过剧烈的洪水事件。
潜在的生命线索:毅力号携带的先进仪器,如PIXL(行星X射线岩石化学仪器)和SHERLOC(使用拉曼光谱和有机物的紫外激光光谱仪),正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详细分析,寻找可能的生物印记。
天问一号:乌托邦平原的突破
中国的天问一号任务则选择了火星北部低地的乌托邦平原区域作为着陆点。祝融号火星车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重要发现。
祝融号的主要发现包括:
含水硫酸盐矿物: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刘洋团队发现,着陆区存在富含含水硫酸盐的岩化板状硬壳层。这些矿物的形成可能与地下水活动有关,暗示着火星在亚马逊纪时期(30亿年前至今)的水活动比之前认为的更为活跃。
地下水活动证据:研究团队推测,这些硬壳层可能是由地下水涌溢或毛细作用蒸发结晶出的盐类矿物胶结火星土壤后形成的。这一发现为火星地下水资源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
两大任务的异同
尽管毅力号和天问一号的探测区域不同,但它们的发现相互补充,共同推进了人类对火星水环境和生命线索的认识。
探测区域:毅力号聚焦于古老的湖泊三角洲,而天问一号则在火星北部平原发现了地下水活动的证据。
科学发现:毅力号发现了地表水活动的直接证据,如洪水沉积物;而天问一号则揭示了火星地下水资源的线索。
技术手段:毅力号携带的PIXL和SHERLOC等仪器专注于微观层面的化学分析,而祝融号则通过多光谱相机和次表层探测雷达进行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探测。
未来展望:天问三号将实现火星采样返回
中国计划于2028年前后实施天问三号任务,这将是全球首个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天问三号将突破火面采样、火面起飞上升、环火交会等关键技术,实现火星样品返回地球。这一任务将为科学家提供直接研究火星物质的机会,有望在寻找生命线索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火星探测是人类探索宇宙、寻找外星生命的重要一步。毅力号和天问一号的发现不仅揭示了火星过去的水环境特征,也为未来寻找生命线索提供了重要线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更多探测任务的实施,人类对火星的认知将不断深化,寻找外星生命的梦想也将逐步接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