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R眼镜行业分类、市场运行态势及产业链全景图谱分析
中国AR眼镜行业分类、市场运行态势及产业链全景图谱分析
近年来,我国AR眼镜市场不断扩大,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硬件成本的下降,我国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和数字科技的发展为AR眼镜的采用提供了市场。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AR眼镜市场规模约为16.68亿元,同比增长14.7%。
行业定义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图像信息叠加处理集成的新技术,将真实世界信息利用电脑技术模拟仿真虚拟信息后再叠加至真实世界,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增强的新体验和运用。AR眼镜基于现代信息处理和计算技术,对用户真实世界进行认知增强,结合传感器、摄像头技术实现用户与真实、虚拟信息的交互。其中,光机模组所涉及的光学技术和光机硬件技术是AR眼镜的核心技术,也是区别不同AR眼镜产品的关键。目前,我国AR眼镜消费市场分为消费级和企业级应用。其中消费级主要分为游戏、影视、直播以及社交购物与旅游;企业级主要分为工业领域、教育、文旅、物流、安防领域。
行业政策
国家层面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技术产业发展,并在国家层面积极规划和重点布局,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文化部、商务部出台相关政策。各省市地方政府从政策方面积极推进产业布局,已有多省市相继发布针对AR产业领域的专项政策。随着VR/AR多场景应用落地,产业发展目标聚焦应用和推广,行业发展将大幅提速。
地方层面相关政策
2023年我国大部分省市出台了关于增强现实的相关政策,主抓应用与服务环节,一方面鼓励增强现实与文化娱乐、旅游、医疗健康、工业生产、教育培训、商贸业务等传统领域融合发展,释放传统行业创新活力;另一方面,综合利用5G、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AR/VR”产业协同发展,催生出“5G+AR”、“AI+AR”和“超高清视频+AR”等特色产业,全面推动社会智能化发展。
发展历程
中国AR行业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探索期:1999-2012年。AR开发工具、谷歌眼镜发布;(2)启动期:2015-2020年。国际、国内的巨头厂商、创业公司开始布局AR市场,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也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增强现实核心技术产业联盟(简称CARA),在这期间还涌现出了Pokemon GO、AR实景红包等现象级游戏活动;(3)快速发展期:2021年至今。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AR初创公司居多,伴随着消费级AR产品的迭代,普通用户正从多个维度开始接触AR。
行业壁垒
技术壁垒
AR技术涉及的核心算法图像识别、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需要长期的研发积累和持续优化,如何提升AR设备的性能、降低功耗、提高用户体验等,形成技术壁垒。
资金壁垒
AR技术的研发、生产和推广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硬件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到软件内容的开发与更新,再到市场推广和用户教育,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资金压力尤为明显。
人才壁垒
AR技术涉及包括计算机科学、光学、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企业需要拥有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的人才来支撑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客户壁垒
AR产品和技术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小部分领域,其推广和应用需要客户的认可和接受,存在使用习惯和认知障碍,具备客户优势的企业对新进入者形成客户壁垒。
产业链
AR眼镜产业链上游由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组成,中游为AR眼镜内容厂商和整装厂商,下游为消费端,包括消费级应用端及企业级应用端。AR产业链核心为底层技术架构及核心器件。AR产业链包含底层技术架构+核心器件+内容供应+整机制造。AR技术需要强大的计算机底层算法技术架构作支持,主要包含交互技术和视觉技术,分别实现用户与虚拟对象交互、视觉虚实结合;核心器件包含芯片、传感器、光学模组和显示器件等,构成AR设备核心处理芯片以及光机模组;此外,终端用户内容供应、整机生产也是产业链环节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