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课堂实践到教学反思:一位教师的成长笔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课堂实践到教学反思:一位教师的成长笔记

在教育的道路上,每一位教师都在不断探索和成长。而教学反思,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我们不仅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更能找到改进的方向。本文将通过一位教师的教学反思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01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教育领域,教学反思被广泛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美国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从经验中学习,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那么,教学反思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让我们通过一位教师的教学实践案例,来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02

反思一:课堂节奏的把握

在一次古诗改编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创作环节,让学生将古诗改编成现代诗歌。然而,活动进行得并不顺利。很多学生到了下课还没完成作品,甚至有些学生因为时间紧迫而感到焦虑。

这次经历让教师明白:开放课堂就像放风筝,既要让学生的思维飞得高,也得攥紧时间线。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开始尝试设定更明确的时间节点,并在关键环节进行提醒。同时,教师还学会了适时“刹车”,在学生思维过于发散时,及时引导他们回归教学目标。

03

反思二:分层指导的疏忽

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学生为了追求作业的“创意度”,把好端端的作文写成了网络热梗合集。这让学生的作品虽然有趣,但缺乏深度,也忽视了基础训练。

这个发现让教师意识到:教育不是让所有人爬同一棵树,而该帮不同种子找到适合的土壤。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开始尝试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土壤”中成长。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会提供更多的支架式支持;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04

反思三:管理尺度的拿捏

教师一直信奉“文化熏陶”理念,试图用书香氛围替代严格的纪律约束。然而,在一次自习课上,教师发现总有学生在窃窃私语,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这次事件让教师明白:育苗不能只浇水不搭架,班级建设也需要柔性的文化支架和刚性的规则护栏。在后续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开始尝试建立更明确的规则体系,同时通过班会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这种“柔中有刚”的管理方式,既保持了班级的文化氛围,又有效维护了课堂秩序。

05

教学反思的方法与意义

通过这三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教学反思的一般方法:

  1. 及时记录: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学生的反应。
  2. 深度分析:对记录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3. 制定方案: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
  4. 实践检验:在后续教学中实施改进方案,并观察效果。
  5. 持续优化:根据反馈不断调整优化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不仅是对过去教学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教学的规划。它帮助教师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让这条大河永远奔流不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