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铁路客运站:急救体系如何高效运作?
重庆铁路客运站:急救体系如何高效运作?
2024年12月12日,G8614次列车运行至资中北到资阳北区间时,一名老人在厕所突然晕倒。列车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通过广播寻医,一名来自成都某医院的冯医生立即赶来急救。经初步判断,该旅客因低血糖引起眩晕。由于旅客有糖尿病病史且未携带治疗药品,冯医生建议立即下车治疗。列车长林丽随即联系前方资阳北站安排临时停靠。20多分钟后,列车临时停靠资阳北站,120救护车及时将病人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
这一幕,正是重庆铁路客运站急救体系高效运作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随着铁路客运量的持续增长,旅客在车站或列车上突发疾病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保障旅客生命安全,重庆铁路客运站不断完善急救体系建设,通过配置急救设备和加强人员培训,打造了一支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
完善的急救设备配置
在重庆铁路客运站,急救设备已成为标配。各站点在显著位置安装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急救箱等设备,并设有清晰的指引标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取用。这些设备不仅为专业医护人员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也为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实施初步急救创造了条件。
系统的人员培训机制
重庆铁路客运站高度重视工作人员的急救能力培养。每年,各客运站都会选派职工参加国铁集团组织的铁路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常见急症处理等多个方面,确保每位参训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应急救护技巧。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需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获得救护员资格证书。
为了保持和提升急救技能,车站还会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各类突发情况,让工作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此外,车站还邀请专业医护人员开展专题讲座,分享最新的急救知识和案例,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成效显著的实战应用
重庆铁路客运站的急救体系在多次突发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据统计,仅2021年,重庆客运段就成功处置了158起旅客突发疾病事件。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重庆铁路客运站急救体系的有效性。
2021年12月5日,在北京开往乌鲁木齐的Z69次列车上,一名旅客突发腹痛。列车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广播寻找医生。两位闻讯赶来的医生诊断该旅客为肠梗阻急性发作,建议立即下车治疗。经多方协调,列车提前10分钟到达吕梁车站,120急救车将旅客及时送往医院救治。由于抢救及时,该旅客当晚病情就已好转。
持续优化,守护旅客安全
重庆铁路客运站的急救体系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逐步提升的。车站建立了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明确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同时,车站还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开通绿色转运通道。
重庆铁路客运站的实践表明,完善的公共场所急救体系不仅能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更为旅客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随着急救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化,重庆铁路客运站将继续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