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八月八日:中国父亲节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八月八日:中国父亲节的前世今生

引用
百度
7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8%B6%E4%BA%B2%E8%8A%82/226196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8%B6%E8%A6%AA%E7%AF%80/226196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8D%8E%E7%88%B6%E4%BA%B2%E8%8A%82/10870177
4.
http://news.cctv.com/history/20090622/104749.shtml
5.
http://sc.people.com.cn/n2/2020/0619/c345167-34099331.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8%B6%E8%A6%AA%E7%AF%80
7.
https://www.rujiazg.com/article/23806

1945年8月8日,上海《申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八八父亲节缘起》的文章,由此拉开了中国父亲节的序幕。这一倡议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01

父亲节的诞生:抗战胜利后的民间呼声

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上海一群知名人士提出了设立父亲节的倡议。首倡者包括颜惠庆、袁希濂、陈青士、梅兰芳等十位名流。他们选择8月8日作为父亲节,原因有二:一是“父”字形似“八八”,二是“八八”读音与“爸爸”谐音。

这一倡议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当时,中国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无数将士为国捐躯。倡议者们认为,将士们的英勇精神源于父亲的平日教养和激励,设立父亲节不仅是对个人亲情的纪念,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体现。

02

从民间倡议到全国性节日

1945年的这次民间倡议虽然影响有限,但次年5月,更多上海名流加入推动行列。潘公展、李石曾、杜月笙、吴稚晖等数十人联名向国民政府请愿,强调父亲节的设立是对抗战胜利和阵亡将士的纪念。他们的理由充分而感人:

“中国八年抗战,终究得到了最后胜利,这八年中阵亡将士不可计数,而这辈将士,前赴后继,杀敌致果的忠勇精神,实受父亲平日教养和随时激励的结果,所以父亲对于这次抗战胜利的影响,十分伟大。”

国民政府最终批准了这一请求,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国性的法定父亲节。节日当天,子女会佩戴鲜花以示纪念:父亲健在者佩戴红花,已故父亲则佩戴白花。

03

两岸不同的选择:文化传承的演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节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1949年后,中国大陆受到国际影响,逐渐接受了6月第三个星期日作为父亲节,与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保持一致。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与国际文化的融合。

相比之下,台湾地区则延续了8月8日的传统,将其称为“八八节”。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岸在文化传承上的不同选择:台湾更倾向于保留传统习俗,而大陆则更注重与国际接轨。

04

文化意义的延续与创新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作为中华父亲节,这一倡议得到了部分支持。他们认为,重阳节蕴含着尊老敬亲的文化内涵,与父亲节的精神高度契合。这种提议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试图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从1945年的民间倡议到今天的法定节日,从8月8日到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中国父亲节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它不仅是对父爱的感恩,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父亲节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亲情始终是最温暖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