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双十一心理战:如何用情绪调节保持冷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双十一心理战:如何用情绪调节保持冷静?

引用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9
来源
1.
https://www.woshipm.com/marketing/5214474.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23591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32363
4.
https://www.woshipm.com/it/6139734.html
5.
https://www.mdj.gov.cn/mdjsrmzf/c100138/202410/c03_980175.shtml
6.
http://www.lfcmw.com/shms/content/2024-10/25/content_969252.html
7.
https://www.campaignchina.com/article/%E5%8F%B2%E4%B8%8A%E6%9C%80%E9%95%BF%E5%8F%8C%E5%8D%81%E4%B8%80-%E6%83%85%E7%BB%AA%E4%BB%B7%E5%80%BC%E6%8B%89%E6%BB%A1/499170
8.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31111873839.html
9.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883181

又是一年双十一,购物车里的宝贝们在向你招手,钱包却在默默哭泣。面对各种促销活动和营销套路,你是否感到眼花缭乱?别担心,本文将为你揭秘双十一期间常见的消费心理陷阱,并提供实用的情绪调节方法,帮助你在这场购物狂欢中保持冷静,理性消费。

01

双十一消费心理大揭秘

心理账户:给谁花钱,自己说了算?

双十一期间,商家常常会利用“心理账户”理论来诱导消费。简单来说,就是把商品包装成礼物或爱心商品,让你觉得是在为家人、朋友或另一半花钱,而不是自己。比如,一件标价1000元的羽绒服,如果作为礼物送给家人,你可能会觉得值得;但如果给自己买,就会觉得太贵。商家正是利用这种心理,让你不知不觉中多买几件。

沉没成本:定金翻倍的甜蜜陷阱

“交50元定金,双11当天可抵100元!”这样的促销活动是不是很诱人?但小心,这正是商家利用“沉没成本”理论设下的陷阱。一旦你交了定金,就会因为不想损失这50元而被迫完成购买。即使你后来发现有更好的选择,也可能会因为定金而放弃。所以,交定金前一定要三思!

比例偏见:打折还是降价?傻傻分不清楚

同样是降价50元,为什么100元的商品降价更吸引人?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更倾向于计算比例而不是数值。100元的商品降价50元是5折,而1000元的商品降价50元只是95折。商家正是利用这种“比例偏见”,通过调整折扣和降价策略来诱导消费。

价格锚点:中间价才是王道

当你在选购电饭煲时,面对129元、229元和599元三个价格选项,你会选择哪个?大多数人会选择中间价位的229元。这是因为“价格锚点”理论在发挥作用。商家通过设置高价和低价选项,让你更容易接受中间价位的商品。

损失规避:退货免邮的小心机

“7天无理由退货,退货还免邮费!”这样的承诺是不是让你更有安全感?商家正是利用了“损失规避”理论,让你更愿意下单。因为人们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所以一旦拿到商品,很少有人会真的退货。而且,有了这个承诺,商品更容易卖出去。

从众效应:大家都在买,我也要买!

“月销10万+”“热卖排行榜前三”……这些数字是不是让你蠢蠢欲动?这就是“从众效应”在发挥作用。看到大家都在买,你也会不自觉地想要跟随。但冷静下来想想,这些数字真的能代表商品质量吗?

鸡蛋理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宜家的组装家具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因为“鸡蛋理论”(也叫宜家效应)在发挥作用。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参与创造的产品的价值。当你亲手组装一个家具时,即使它可能并不完美,你也会觉得它更值钱,也更愿意为之掏钱。

跨期偏好:现在就要,不想等待

以前双十一只有11月11日一天,现在却从10月底就开始了。这是因为“跨期偏好”在作祟。人们更倾向于即时满足,而不是延迟满足。商家通过延长活动时间,让你更早地享受到优惠,从而更快地消耗你的预算。

迷恋小概率事件:万一中了呢?

“消费满99元即可参与抽免单活动,3个幸运名额等你拿!”这样的活动是不是很诱人?但冷静想想,中奖概率到底有多大?商家正是利用人们对小概率事件的迷恋,诱导你下单消费。

02

如何保持冷静,理性消费?

了解了这些消费心理陷阱,你可能会问:“那我该如何保持冷静,理性消费呢?”别担心,这里有几个实用的情绪调节方法:

制定购物清单,明确需求

在购物前,先制定一个详细的购物清单,明确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这样可以避免被各种促销活动冲昏头脑,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设定预算,量力而行

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设定一个合理的预算。一旦达到预算上限,就立即停止购物。记住,双十一只是个购物节,不是让你破产的日子!

比较价格,货比三家

不要轻易相信“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等宣传。在购买前,多比较不同平台和商家的价格,了解商品的日常售价,避免被虚假优惠所迷惑。

保持理性,避免冲动

在点击“立即购买”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是不是我真正需要的东西?”“我是不是因为打折才想买的?”“如果现在不买,以后会不会后悔?”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避免冲动消费。

关注质量,而非促销

在选购商品时,把注意力放在商品的质量和实用性上,而不是各种促销活动。选择信誉好、口碑佳的商家和品牌,避免因小失大。

适度参与,享受过程

双十一是一个购物节,但不是生活的全部。适度参与,享受购物的乐趣,但不要让购物占据你的全部生活。记得留出时间陪伴家人朋友,享受生活中的其他美好。

03

2024双十一新趋势:情绪价值当道

今年双十一,各大平台纷纷提前启动活动,从10月8日一直持续到11月11日,堪称史上最长的双十一。面对这场持久战,消费者们表现得更加理性。许多市民表示:“感觉没有特别想要买的东西”“随时都在网购,不需要特意等到双十一”。

今年的消费趋势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 情绪价值:以Jellycat为代表的毛绒玩具等能带来情感满足的产品销量暴增
  • 口红效应:小型奢侈品如口红、香水等销量增长迅速
  • IP经济:基于IP的周边产品受到追捧
  • 直播带货:头部主播如李佳琦、辛巴强势回归,直播间销售额屡创新高
  • 跨境购物:包邮区扩大到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吸引大量新用户

面对这些新变化,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应该保持理性,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购物计划。不要被各种营销活动冲昏头脑,记住:购物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而不是为了满足商家的销售目标。

04

写在最后

双十一是一个购物节,更是一个反映经济现象和消费趋势的透镜。作为消费者,面对优惠诱惑,要绝对保持理性很难。针对购物冲动,可以先制定购物清单,明确需求,避免冲动消费,超出经济能力。比如购买前自问一句“是否刚需、是否等用”,如果不是,能放下就放下。不要被“优惠”“折扣”“便宜”“返现”等字眼冲昏头脑,不要因所谓“凑单”而忽略实际需求,盲目购买不必要的商品,造成闲置和资金浪费。购物是看我需要不需要,而不是你打折不打折。

希望每位消费者都能做到合理消费,商家也能考虑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消费者实实在在的优惠。快乐购物的同时,让理性消费成为一种普遍的购物文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