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色餐饮街区建设:打造城市新地标,激发经济新活力
上海特色餐饮街区建设:打造城市新地标,激发经济新活力
近日,上海市商务委发布《关于开展上海市特色餐饮集聚街区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上海特色餐饮街区建设进入新阶段。这一政策不仅为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更为城市经济繁荣注入新活力。
政策引领,打造餐饮消费新地标
根据通知要求,上海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特色餐饮集聚街区培育建设工作。各区商务主管部门需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排摸,掌握辖区内特色餐饮街区现状,并依据《上海市特色餐饮集聚街区评价工作指引》进行评估。对达到B等以上的街区,将纳入上海市特色餐饮集聚街区培育建设名录。
这一举措意义重大。特色餐饮街区不仅是城市“烟火气”的重要载体,更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通过培育建设,上海将吸引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国内外餐饮品牌,推动餐饮消费业态创新,打造具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美食新地标。
经济新动能,餐饮街区带动消费升级
特色餐饮街区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以北京为例,其计划打造5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引进100个国内外知名美食品牌,培育约6000家具备较强数字化营销能力的餐饮商户。这种规模化、品牌化的餐饮集聚区,不仅能提升消费品质,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在上海,特色餐饮街区的经济效应已经显现。春节期间,多家餐饮品牌销售额增长两至三成,部分门店甚至实现倍增。外籍游客占比显著提升,部分门店日均接待外籍游客桌数超过十几桌。餐饮业的繁荣不仅带动了就业,也促进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
案例剖析:南京路与城隍庙的蝶变
南京路:从“流量王”到“年轻化”
南京路步行街是上海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每年吸引2亿人次消费者到访。新一轮规划提出,南京路将坚持“繁荣繁华”的总体定位,以“传承经典,引领未来”为愿景,通过“东拓”“北转”策略,从单一商街向综合商圈转型。
在“补缺”方面,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新增地块和闲置空间,补缺产业、居住和创新商业功能。在“焕新”方面,将对历史建筑内部业态进行更新,如永安百货将转型为高奢酒店+商业复合体,时装商店将打造为时尚融合中心。在“吸引”方面,通过引入二次元文化、首发经济等,重塑经典百货集群形象,吸引年轻客群。
城隍庙:百年小吃街的传承与创新
城隍庙小吃街与豫园毗邻,是上海著名的小吃美食街,形成于清末民初,已有百余年历史。这里汇集了绿波廊点心、松月楼素菜包、桂花厅鸽蛋圆子等传统美食,与南京夫子庙、苏州玄妙观、长沙火宫殿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街。
近年来,城隍庙小吃街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例如,引入现代化的商业设施,优化购物环境;推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口味的创新菜品;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街区活力。这些举措不仅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也让城隍庙小吃街成为展示上海美食文化的重要窗口。
展望未来:打造国际美食之都
特色餐饮街区建设是上海打造国际美食之都的重要抓手。通过培育建设,上海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餐饮消费地标,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特色餐饮街区也将成为展示上海城市魅力、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
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市场的持续发展,上海的特色餐饮街区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