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清晨高血压管理新策略
专家解读:清晨高血压管理新策略
清晨高血压,这个看似平常的健康问题,实则暗藏风险。据统计,清晨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升高,与非清晨高血压患者相比,其卒中风险更是高达2.45~6.52倍。这一惊人的数据,揭示了清晨高血压不容忽视的危害性。
在高血压研究领域,有一位专家的声音格外引人注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张宇清教授。作为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他长期致力于高血压与心脏靶器官损害的研究,多次参与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制定工作,在清晨高血压管理方面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
2018年,由张宇清教授等专家共同制定的《清晨高血压的管理:亚洲专家组的共识声明》正式发布,为亚洲人群的清晨高血压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该共识指出,清晨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风险因素,特别是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共识建议将清晨血压控制作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了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性。
清晨高血压的定义与危害
清晨高血压是指在清晨时段(通常定义为6 am至10 am)血压出现显著升高的现象。这种血压升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缺血性卒中和冠脉事件常常发生在清晨,而血压也常常在早晨达到高峰。这种平行现象提示清晨高血压可能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特别重要。
亚洲人群对清晨高血压尤为敏感。日本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首先证实,早晨血压升高与卒中发生相关。这一发现得到了绝大多数后续研究的证实。由于种族差异,亚洲人更容易出现清晨高血压且控制不佳。因此,针对亚洲人群的清晨高血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发病机制与影响因素
清晨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生理系统。其中,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被认为是主要原因。清晨醒来后,身体从休息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从而推高血压。此外,饮食中的盐摄入也可能是加重清晨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增加了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
在药物治疗方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不当可能是清晨高血压不受控制的原因。例如,使用短效或中效药物、剂量不足以及联合用药使用不足等。因此,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和用药方案对于控制清晨高血压至关重要。
个体化治疗策略
针对清晨高血压的治疗,专家建议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史、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降压方案。例如,对于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等高危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降压策略,但同时也要警惕过度降压带来的风险。
在药物选择上,推荐使用长效降压药,如培哚普利、替米沙坦、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等,这些药物的生物半衰期较长,能够提供更持久的降压效果。此外,联合用药策略也被证明能有效改善清晨血压控制。
家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管理清晨高血压,家庭血压监测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2019年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明确指出,家庭血压监测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诊断准确性和治疗达标率的关键手段。
指南建议选择经过标准化方案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示波法电子血压计,并定期进行校准。测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大小的袖带,保持正确的测量姿势,每次测量应记录所测量的血压数值。对于清晨血压的监测,建议在起床后1小时内进行,测量前应静坐5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清晨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风险因素,尤其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通过科学合理的血压监测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张宇清教授强调,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对于清晨高血压的管理至关重要。同时,坚持健康生活习惯对于平稳控制血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