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勇教授推荐:科学管理清晨血压
霍勇教授推荐:科学管理清晨血压
清晨血压管理是高血压治疗中的关键环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学专家霍勇教授指出,有效控制清晨血压是提高整体血压管理水平的关键,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根据最新发布的《清晨血压临床管理中国专家指导建议》,通过规范的监测和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清晨血压偏高的原因
清晨血压升高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药物作用时间:如果服用的是短效或中效降压药,其药效可能无法持续24小时,导致第二天清晨血压升高。
血压波动规律:人体血压通常在早晨6点至10点达到高峰,这被称为“晨峰血压”。如果药物的降压效果在此时减弱,可能会出现血压偏高的情况。
服药时间和剂量:服药时间不当或剂量不足也可能影响降压效果。建议根据医生指导调整服药时间和剂量。
长效降压药物的最新进展
为了更好地控制清晨血压,近年来,研究人员持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期找到更具有效性和持久性的降压策略。最近,Circulation杂志发布了一篇关于降压药物的综述,文章总结了新型降压治疗的研究进展,显示多款新药在长效性和对肾脏、心血管疾病的益处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醛固酮靶向治疗:全球指南建议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来治疗心衰和高血压患者。非甾体MRA在降压效果上表现各异,例如,esaxerenone在日本被批准用于高血压治疗,但另一种非甾体MRA ocedurenone在Clarion-CKD试验中未能显著降压。同时,为避免MRA副作用,抑制醛固酮合成酶(ASI)的药物正在开发中,lorundrostat和baxdrostat是其中的热点。
血管紧张素原靶向治疗:血管紧张素原是在肝脏中生成的,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上游关键因子,成为了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偶联RNA疗法的理想目标。小干扰RNA(siRNA)疗法有助于避免RAS逃逸,提升肾素水平,从而增强血压的长期控制效果。Zilebesiran是针对血管紧张素原的siRNA疗法,研究表明,它在高血压患者中表现出长达六个月的显著降压效果。
GLP-1和GIP受体激动剂:25%到75%的高血压病例与肥胖相关。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1(GLP-1)激动剂在肥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治疗中展示了良好的效果。SURMOUNT-1的研究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能够显著降低基线血压为125 mmHg的患者的血压。
NPR1受体激动剂:利钠肽(NPs)通过NPR1受体调节血管功能。激活NPR1能降压,增进钠的排泄。XXB750和REGN5381是两种NPR1激动剂,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研究以探讨其治疗潜力。
家庭血压监测的规范方法
家庭血压监测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血压联盟《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建议:
选择合适的血压计:推荐使用经过标准化方案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示波法电子血压计,血压计需要定期进行校准。
测量频率和时间: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每次测量2-3遍,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测量前需静坐休息5分钟,保持情绪稳定。
记录血压数值: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的血压值,包括测量日期、时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以便医生评估血压控制情况。
正常值标准:家庭血压的正常值为<135/85 mmHg,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35/85 mmHg。
科学管理清晨血压的关键要点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注意药物的作用时间,必要时可调整服药时间和剂量。
规范监测:按照家庭血压监测指南的要求,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血压异常情况。
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定期随访: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与医生沟通血压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清晨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患者应积极与医生配合,共同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