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癫痫关爱日:校园里的“小星星”
国际癫痫关爱日:校园里的“小星星”
每年的6月28日是“国际癫痫关爱日”,这个由我国发起的全球性公益日,旨在呼吁社会关注癫痫患者及家属,提高公众对癫痫病的认识。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900万癫痫患者,每年新增患者约40万。在庞大的患者群体中,校园内的癫痫学生尤其值得关注。
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我国在校学生人数约3亿,按照人群中癫痫患病率千分之七来估算,目前校园内的癫痫患者最多可能有210万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然而,校园中的癫痫学生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教授指出,校园里癫痫学生的自卑和焦虑较为普遍,受到的歧视也比较多。很多患者及家属感到,校内及社会歧视造成的心理压力比疾病带来的痛苦更加难以承受。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57%的人反对自己的子女与癫痫患者一起上课或玩耍。
这种歧视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规范治疗,还可能导致学龄期癫痫患者辍学,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很多患者及家属感到,校内及社会歧视造成的心理压力比疾病带来的痛苦更加难以承受。
事实上,癫痫只是一种慢性疾病,通过合理的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控制病情。据专家介绍,70%-80%的癫痫患者通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能够达到长期的完全缓解。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也能为15%-30%的患者提供完全缓解的机会。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校园中的癫痫学生呢?
首先,需要消除对癫痫的误解和偏见。癫痫并非精神病,也不会传染,更不是所谓的“中邪”。它只是一种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的慢性疾病。学校和老师应该向学生普及癫痫知识,消除恐惧和歧视。
其次,要为癫痫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培训老师和校医,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当学生癫痫发作时,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及时就医。
此外,学校还应该关注癫痫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可能会因为病情而感到自卑、焦虑,甚至遭到同学的歧视。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科普活动、开展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融入集体。
最后,社会各界都应该为癫痫学生提供支持。政府可以考虑将癫痫纳入医保门诊慢病保障范围,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媒体应该加强科普宣传,消除社会对癫痫的误解。每个公民都应该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癫痫患者,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校园中的癫痫学生创造一个包容、友善的学习环境。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通过我们的关爱和支持,这些“小星星”一定能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