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预防迎来新突破!
脑血管疾病预防迎来新突破!
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每4人中就有1人会发生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近期,医学界在脑血管疾病预防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为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种新型非药物预防方法:远端缺血预适应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吉训明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一种名为“远端缺血预适应”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这种方法最早发表于2010年的《柳叶刀》杂志,经过近30年的深入研究和临床试验,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方法。
远端缺血预适应的操作非常简单且安全。具体方法是:将血压计的臂带缠绕于一侧上臂中上段,气囊加压至180~220mmHg,维持5分钟,随后释放气囊压力休息5分钟为一轮;每次连续重复4轮,共35分钟,每天做两次。通过这个过程,缺血上肢可释放出对身体有益的物质,如腺苷、缓激肽和一氧化氮等。这些物质会回流到全身,激活身体修复机制,建立起侧支循环,保护远离这个部位的重要器官(如心脏和大脑)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严重缺血事件中免受伤害。
国际卒中大会即将公布45项最新研究成果
2025年2月5日至7日,由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举办的国际卒中大会(ISC 2025)将在美国洛杉矶召开。此次大会将公布45项最新科学研究,涵盖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多个方面。
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包括:
- DISTAL研究:评估血管内治疗联合最佳药物治疗与单独使用最佳药物治疗在远端中等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中的效果。
- TRANSPORT2研究: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运动恢复的影响。
- ICH-ADAPT研究:公布脑出血急性降压试验的最终结果。
- ANGEL-TNK试验:评估机械取栓再通后动脉内注射替奈普酶溶栓的效果。
- ETERNAL-LVO试验:研究通过有效再灌注大血管闭塞患者半暗带组织延长替奈普酶治疗的时间窗。
这些研究将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证据和指导。
血管稳态研究揭示疾病预防新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血管稳态与重构的调控机制”自2014年启动以来,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计划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揭示了血管稳态失衡的机制,为脑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研究发现,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病理学基础,正是血管功能失衡及损伤修复异常引起的血管重构。通过调控血管稳态,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该研究计划在血管免疫调控、血管细胞命运转归、血管微环境、血管力学生物学机制以及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瘤等重大血管疾病的防治新技术方面布局了13个集成项目。截至2022年8月,该重大研究计划共发表SCI研究论文上千篇,平均影响因子超过7,一批高水平的工作成果发表于《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期刊。
科学预防,守护脑血管健康
面对脑血管疾病这一“健康杀手”,科学预防是关键。除了上述新型预防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外,我们还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低盐低脂肪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
- 适当运动,保持平和心态
- 保证充足睡眠,定期进行体检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也要时刻关注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及时就医,做到早预防、早筛查、早干预、早治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脑血管疾病这一“健康杀手”终将被人类征服。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自己和家人的脑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