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至资阳铁路助力成渝经济圈腾飞
内江至资阳铁路助力成渝经济圈腾飞
2024年12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网友关于“绵遂内铁路何时投运”的提问作出回应:绵遂内铁路线路途经绵阳、遂宁、资阳及内江四市,按照“一次规划设计、分步分段建设”的步骤实施,其中绵阳至遂宁段已于今年6月底实现全线开工建设,预计在2028年内建成投运。下一步,将协同有关各方尽快启动遂宁至内江段前期工作。
绵遂内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绵泸高铁的北段和中段。线路在绵阳地区新建联络线接入绵阳站,在遂宁地区新建联络线接入遂宁站,与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铁路、沪蓉铁路成渝段(即成遂渝铁路)接轨,在内江地区接入内江北站,与绵泸高铁内自泸段贯通。
绵遂内铁路绵遂段正线全长136.21公里,联络线16.59公里,正线桥梁153座74.73公里、隧道63座32.61公里,正线桥隧比78.80%,设计时速250公里,设新建绵阳南、三台、射洪、遂宁高新4座车站,扩建既有绵阳站。
项目建成通车后,将完善成都、绵阳、遂宁半小时通勤圈,结束三台县和射洪市不通铁路的历史,形成绵阳经遂宁至万州、武汉、长三角方向,绵阳经遂宁至重庆、贵阳、大湾区方向最快捷的高铁通道,极大提高沿线人民群众便捷出行“幸福指数”,对于促进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内江至资阳铁路作为绵遂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不仅加速了区域交通网络的完善,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注入新活力。这条铁路线将进一步缩短两地之间的通勤时间,促进区域内资源流动和经济发展,成为推动成渝经济圈一体化的重要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内江至资阳铁路的建设,延续了成渝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内江为例,20世纪50年代,内江专区是闻名全省的农业大区,其主要经济支柱是蔗糖业。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后,内江迎来第三次糖业发展高峰期。从1952年到1958年,内江经济的兴衰,基本上系于蔗糖业之兴衰,可见蔗糖业对内江经济的巨大影响。
内江蔗糖业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资州(含内江)即有甘蔗种植的历史记载。宋元以降,内江甘蔗种植零星分散,蔗糖生产仅有为数不多的手工作坊。特别是明清鼎故之际,四川战乱频仍,十室九空,甘蔗种植几乎消失殆尽。历史运行到了清康熙年间,“湖广移民”曾达一将福建长汀县家乡蔗种引入内江,随后又引入制糖工具和技术工人,从此,内江糖业再度中兴,糖房漏棚星罗棋布,糖业迎来辉煌。以此回望,从清代到新中国成立后,内江糖业前后经历三次高峰:一是清代中晚期,二是抗日战争时期,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0世纪30年代的内江水码头(图片来源:内江第一城网站)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成渝铁路的建成通车,这一愿望有了质的转变。内江糖厂甘蔗吊装码头内江糖厂甘蔗吊装码头
内江至资阳铁路的建设,不仅是一条简单的交通线路,更承载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任。随着内江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其交通优势将有效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