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雅玲院士团队新突破:冠心病抗栓治疗迎来重大变革
韩雅玲院士团队新突破:冠心病抗栓治疗迎来重大变革
2024年,一项由中国专家牵头的重磅研究在国际心血管领域引发广泛关注。该研究首次证实,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后,降阶为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的方案优于传统的12个月DAPT方案。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冠心病抗栓治疗的认知,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研究背景与设计
ULTIMATE-DAPT研究由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陈绍良教授牵头,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的双盲研究。研究共纳入3400例ACS患者,这些患者在PCI术后已完成1个月的DAPT(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且未发生不良事件。研究将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替格瑞洛单药治疗(90mg,每日两次),对照组则继续接受DAPT治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
研究结果:出血风险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无增加
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临床相关出血(采用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2型、3型、5型出血);二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支架内血栓和临床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
结果显示,在临床相关出血方面,替格瑞洛单药组显著优于DAPT组:
- 替格瑞洛单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1%,而DAPT组为4.6%
- 风险比(HR)为0.45,95%置信区间(CI)为0.30-0.66,P值<0.0001
在MACCE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 替格瑞洛单药组事件发生率为3.6%,DAPT组为3.7%
- 绝对差异为-0.1%,95%CI为-1.4%~1.2%,非劣效性界值为2.5%,P非劣效性<0.0001
进一步分析显示,替格瑞洛单药治疗不仅显著降低了出血风险达55%,而且并未增加心血管缺血事件的风险。这一发现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意义:优化抗栓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
这一研究结果颠覆了传统的DAPT治疗理念。过去,ACS患者在接受PCI术后通常需要接受长达12个月的DAPT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然而,长期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而ULTIMATE-DAPT研究首次将DAPT降阶时机缩短至1个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研究结果一经公布,便在国际心血管领域引起轰动。该研究不仅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作为最新突破性临床研究进行报告,还同步发表于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这一重要发现有望改写冠心病抗栓治疗的临床指南,为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未来展望:从研究到临床实践
这一研究结果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对于广大冠心病患者而言,更短的DAPT疗程意味着更低的出血风险,同时不牺牲心血管保护效果。然而,如何将这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以及指南制定委员会将如何处理这些数据,仍需进一步观察。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突破性发现将为冠心病抗栓治疗领域带来深远影响。随着更多临床证据的积累,我们有望看到更加精准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