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推荐:β受体阻滞剂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新应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推荐:β受体阻滞剂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新应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作为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持续领跑全国。该科室不仅在传统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保持领先地位,更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新应用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为心血管疾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从传统应用到新突破: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价值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通过拮抗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作用的药物,自上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已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其主要作用包括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等。传统上,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该科室建立了标准化的心血管疾病生物标本库和临床随诊系统,为探讨重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后评估指标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科室还开展了多项创新技术,如晕厥数据库、冠心病标本库、早发冠心病遗传数据库等,显著提升了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最新研究进展:β受体阻滞剂重获指南推荐
2023年6月,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发布《ESH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重新强调了β受体阻滞剂(BB)在降压治疗中的一线地位。新版指南不仅扩大了BB的优先使用人群,还特别强调了其在控制心率、联合降压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新版ESH指南推荐将β受体阻滞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以实现将心率控制在60-80次/分的额外治疗目标。同时,指南还强调了β受体阻滞剂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建议将静息心率控制在<110次/分,目标心率为心电图显示的<80次/分。
在中国,2024年修订版高血压防治指南也继续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降压治疗的重要选择。指南指出,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通道阻滞剂(CCB)的方案,较其他双联降压方案,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卒中及非致死性心衰风险。
新应用领域:从心血管到肿瘤治疗
除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传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在肿瘤治疗领域也展现出新的应用前景。研究发现,β肾上腺素受体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犯具有促进作用。利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方向和希望。
例如,在血管瘤治疗中,普萘洛尔已被用于婴儿血管瘤的治疗,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研究显示,普萘洛尔主要通过作用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降低血管瘤细胞中HIF-1α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细胞生长。
未来展望: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β受体阻滞剂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同时,其在肿瘤治疗等新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值得期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需谨慎,大剂量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低血糖症状掩盖等。因此,临床应用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确保安全有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琦玲教授指出,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历史发展到目前的临床应用,这类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并成为一线用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相信β受体阻滞剂将在更多疾病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