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米果热销,助力赣南乡村振兴
黄元米果热销,助力赣南乡村振兴
“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临近,在江西赣州的大余县村落里,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制作一种特有的年货——黄元米果。这种色泽金黄、香气扑鼻的传统美食,不仅是客家人的传统点心,更成为了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金果果”。
传统工艺,匠心独运
黄元米果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从原料到成品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选用优质的大禾米,这种米质介于籼米和糯米之间,韧性好且滑嫩。然后,用黄元柴烧灰过滤成灰水,这种天然的碱水能让米果更有韧性。接着,将米浸泡在灰水中一夜,次日蒸熟成饭,再拌灰水晾干后重新蒸熟。最后,将米饭置于大石臼内,用硬杂木棍捣烂成团,揉搓均匀后切块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黄元米果的金黄色泽并非来自人工色素,而是来自一种天然植物——黄栀子。这种常绿灌木的干果不仅可做菜,还是传统中药材,用其提炼的天然色素让米果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
热销市场,品牌崛起
近年来,黄元米果在赣州多地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在大余县黄龙镇叶墩村,当地不仅实现了从生产到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还每年举办黄元米果节,吸引大量游客参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赣州市赣县区田村镇,黄元米果产业更是蓬勃发展。据统计,目前该镇已有黄元米果生产厂家120余家,年产量超3000吨,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美食名片。
乡村振兴,致富新路
黄元米果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以于都县沙心乡沙新村为例,村民邓海云通过种植大禾米和制作黄元米果,年销量从往年的千把斤激增至3万余斤,年增收达20万元以上。
为了支持产业发展,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提供每亩300元的种粮奖补,新建集中育秧中心,引进一体化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设备和技术。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文化传承,品质坚守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黄元米果的制作者们始终坚守着传统工艺。比如,赣县区田村镇的黄元米果生产加工车间负责人谢朝初,就坚持高价采购质量上乘的黄元柴,种植大禾稻,并积极与村民合作,既保证了产品质量,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然而,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个别不法商家为追求利益而违规添加硼砂的情况。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规行为,维护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和市场的良性发展。
从传统年货到热销特产,黄元米果不仅承载着客家人的文化记忆,更成为了推动赣南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这道金黄的美食,正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价值,走出赣州,走向全国,甚至迈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