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复活节背后的信仰力量
耶稣复活节背后的信仰力量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和随后的复活,是基督教教义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圣经》记载,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复活,这一事件不仅对信徒有着深远的精神意义,也成为了复活节庆祝的重要依据。耶稣的复活象征着希望和新生,成为基督徒坚定信仰的力量源泉。随着圣诞节的到来,重温这段历史,感受信仰带来的温暖和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耶稣复活的历史背景
根据基督教《新约圣经》中的四本福音书及《使徒行传》的记载,耶稣被钉十字架三天后死而复生。这一事件是基督教神学的核心信条,也是《尼西亚信经》的一部分:“应验了圣经的话,第三天复活,升天,坐在上帝耶和华的右边。”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章写道,“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这一章中,保罗阐明了耶稣复活是信仰的核心信条,“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并且明显我们是为神妄作见证的……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灭亡了。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根据《圣经》的记载,耶稣葬礼后第三天时,坟墓里没有骸骨、遗体,只留下当时缠裹耶稣身体的布。当时是主日(星期日——安息日的第二日)抹大拉的马利亚在天未亮时去到埋葬耶稣的坟墓前,突然间听到声音说你要找的耶稣已经不在这了,他已经复活了,他看见坟墓中没有耶稣的身体。之后,复活的耶稣向妇女和门徒显现四十天之久,不单向他们讲解圣经,更让门徒触摸他手上的钉痕和肋旁的伤口,并在门徒面前吃喝,证明耶稣是肉身复活。根据圣经记载,曾有超过500人同时目睹复活的耶稣基督。
复活节的演变
复活节(拉丁语:Pascha),又称主复活日,是基督宗教的重要节日之一。复活节最初与犹太人的逾越节同日,但教会在4世纪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决议不用犹太历,于是改定为每年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 目前是北半球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南半球实则是秋分),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延后一星期。因此复活节可能在从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
复活节名称乃自教会拉丁语的“Pascha”转换而来(由于pascua(nourriture,食物)一词的影响,从pascere(paître,喂食、放养)这个拉丁动词里来的),原本是从希腊语里的πάσχα(páskha)借用而来,而这个希腊词本身则是从希伯来语פסח(Pessa'h,超越[par-dessus由…之上])里借用的,源自passage(过路/道),即指犹太人的逾越节,这词同时含有纪念当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意义。根据圣经福音记载,在这个犹太节期间,耶稣基督复活了;这是为什么这个名称被用在基督徒的节日上。
在西方,与复活节相关的物品有复活节兔和复活节彩蛋。传说复活节彩蛋是复活节兔发送的,有些人喜欢在蛋上画各种各样的鬼脸或花纹。而这些民间风俗都不是起源于基督宗教的。
复活节百合花也是复活节最具代表性的物品,百合花在《圣经》中多次出现,百合花象征着重生、纯洁、和希望,与耶稣基督的重生正好寓意相同。复活节的时候,有的教堂会使用百合花来布置教堂,基督徒们也会互相赠送百合花。目前,美国95%的复活节百合花都产于加州与俄勒冈的交界处。
复活节吃羊肉也是一项复活节习俗,根据《圣经》中记载,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成为所有人的替罪羔羊,用死亡来代人赎罪,所以,羔羊就成为了耶稣基督牺牲的象征。所以,在复活节,人们也会吃羊肉,之后,也会用火腿来代替。
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基督教把蛋染红以纪念耶稣基督在所流的宝血。
复活节亦有吃火腿和十字包(Hot cross bun)的习惯及在复活节前四十日禁食纪念,随后演变成基督宗教的大斋期或四旬期(Lent)。
在芬兰复活节期间有吃曼米的习惯。该习俗源自早期天主教会禁食在复活节时结束,其时可以开始享受美食,但圣周五是个神圣的日子,其时不可生火和做饭,所以那个时候就吃冷的易于保存的食物,诸如曼米。
复活节的宗教意义
耶稣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根据圣经的描述,耶稣是在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的。据记载,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大约六小时后就死了,而后他的身体被一个名叫约瑟的阿利马太人取下来,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
然后耶稣在第三天早上复活了。这个过程的确切细节并不完全清楚,但是圣经中提到,当两个女人来到耶稣的坟墓时,他们发现石头已经被移开,墓穴里是空的,耶稣的尸体已经不在那里了。接着,耶稣向他的门徒们显现,并和他们交谈和用饭。
显示耶稣已经复活了,并且人前显圣。
基督教教义认为耶稣复活的力量源于上帝。耶稣的死与复活被视为神的计划,以拯救人类的罪恶并使人类与上帝重归于好。耶稣的死和复活被认为是教会的核心教义之一,代表着耶稣的胜利和重生的力量,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在死后得到永生。
这个事件是基督教信仰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就是复活节的起源。复活节是一个西方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
复活节的现代庆祝方式
复活节主日的弥撒读经挑选,甲、乙、丙三年都一样,就是读经一,宗十34a,37-43;读经二,哥三1-4,或格前五6b-8;福音,若二十1-9,或路二四13-35。这样一个简单的观察,却有很深的含意,就是基督宗教最重要的信理,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不仅是一个道理、真理、信理,还是一个历史事实,在人间的时空境况里有迹可循,禁得起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发掘、考察、对比。另一方面,耶稣复活不只是历史事实,还是生活现实,复活的耶稣活在基督徒的心中和团体里。这么复杂多面的信理怎样去描述和把握呢?多说不如少说,讲耶稣复活的这三篇读经,说得不多,却说得很完整,由路加、保禄、若望三位文化背景十分不同的作者执笔,他们每人在圣神带领下,答复我们想要知道的事实和真理。
房志荣神父在2023年复活节的证道中提到:“复活节的弥撒如果上午举行,福音自然是若二十1-9:‘1安息日后的第一天清早,天还未亮时,玛利亚玛达肋纳来到墓前,看见墓门的大石已被移开,2就立刻跑去见西满伯多录和耶稣喜爱的门徒,对他们说:『他们从坟墓里把主搬走了,我们不知道他们把祂放在哪里了!』爱得深,起身早,有发现,去报告。’”
张春申神父则强调:“今天耶稣复活大庆节,但所读的福音,并没有描写祂自死者中复活的细节;事实上全部新约中也找不到这样的描绘,因为耶稣复活是自历史进入永恒;自可朽的人间领域,进入光荣的天父怀中,这是血肉的眼目无法看得到的。新约对此的静默,只是证明它的可靠,它无意应用想象来描写耶稣怎样复活。虽然如此,复活节的福音,却在字里行间表示,耶稣复活是我们信仰的对象,对此我们真的需要正确地了解。这样,复活奥迹将成为非常真实的经验,当然是信仰经验。”
现代复活节的庆祝方式融合了宗教和世俗的元素。除了教堂仪式、家庭聚餐等传统活动外,还加入了复活节蛋装饰、互送礼物等世俗化元素。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内涵,也使其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
耶稣的复活象征着希望和新生,成为基督徒坚定信仰的力量源泉。随着圣诞节的到来,重温这段历史,感受信仰带来的温暖和力量,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