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睡眠竟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碎片化睡眠竟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夜间多次醒来导致的碎片化睡眠不仅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还可能引发致命的心血管疾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发现,这种断断续续的睡眠模式会导致脂肪斑块形成,增加心脏病风险。专家建议,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应尽量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频繁夜醒。
什么是碎片化睡眠?
碎片化睡眠(Fragmented Sleep)指的是夜间睡眠中有多次简短的唤醒状态。这种唤醒状态不同于人类睡眠中因睡眠周期切换而产生的“微唤醒”,通常有碎片化睡眠的人是能够回想起其经历的唤醒状态的,并且每次醒来都要再次费力入睡,从而造成人们睡眠质量下降从而导致白天困倦不堪,而自然状态下的“微唤醒”就不会影响睡眠质量。
据统计,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而睡眠不足会对人体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即使在熬夜之后进行补觉,也无法完全抵消对身体的不良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唤醒回路,尤其是老年人的下丘脑泌素系统更容易被激活。年龄在65岁到74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中,约有一半的人在夜间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眠。与此同时,据估计,40%-70%的老年人有慢性睡眠问题。研究表明,即使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其他健康问题后,健康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睡好觉,死亡率也会更高。
碎片化睡眠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020年6月一项发表PLOS Biology期刊上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揭示夜间碎片化睡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引起致命的心脏病。睡眠不足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关键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是美国人的头号杀手,导致每周约12000人死亡,而在美国COVID-19大流行期间,平均每天有1000人死亡,这与和心血管疾病的致死人数很接近。
认知功能受损:睡眠碎片化会使注意、记忆等认知功能受到损害。记忆的某些过程,如记忆的巩固,以及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变,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记忆的损害也会对思维和决策产生不良影响;
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增加:睡眠中断或碎片化睡眠与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帕金森病有关。有人认为,睡眠的连续性受损是这些疾病的早期症状;
代谢问题:睡眠碎片化会促发心血管疾病和代谢问题(包括2型糖尿病)。睡眠不连续也可能提高癌症的风险;
科学机制
炎症反应:2019年2月发表在Nature期刊上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碎片化睡眠导致白细胞增多,破坏血管内壁,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发现碎片化睡眠与慢性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着相关性。
免疫系统影响:2022年9月,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等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碎片化睡眠(SF)通过影响造血干/组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从而对免疫反应产生长远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显示睡眠干扰会导致重组造血干和祖细胞(HSPCs)的表观基因组,并增加它们的增殖,从而通过加速遗传漂变减少造血克隆多样性。睡眠碎片化对 HSPC 表观基因组产生持久的影响,使其倾向于髓系命运,并启动细胞过度的炎症爆发。
深度睡眠受损:2024年最新研究发现,睡眠δ波中断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相关。在两个大型队列研究中,低δ波活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60%-79%、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94%-66%有关。
如何改善碎片化睡眠?
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减少干扰:睡前避免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减少光线和噪音干扰。
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
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量运动,但避免在睡前剧烈运动。
专业咨询:如果问题持续,建议咨询医生或睡眠专家。
睡眠质量关乎身体健康,尤其是心血管健康。通过改善睡眠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维护整体健康状况。因此,重视睡眠质量,及时调整睡眠习惯,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