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观音山被拟撤销国家级资质,生态保护之路何去何从?
东莞观音山被拟撤销国家级资质,生态保护之路何去何从?
近日,一则关于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被拟撤销“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资质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作为全国首家民营国家级森林公园,观音山自1999年成立以来,经过20多年的精心打造,已成为集森林氧吧、文化体验、姻缘许愿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然而,在国家林草局最新公示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中,这座东莞人心中的“绿肺”却面临着被撤销国家级资质的风险。
观音山的生态价值与旅游魅力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总面积657.18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2%以上。这里拥有近1000种野生植物和300多种野生动物,是东莞地区难得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公园内不仅有世界最大的花岗岩石雕观音圣像,还有古树博物馆、揽秀台、紫藤花长廊等特色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据统计,2024年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公园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集森林康养、文化体验、网红打卡、姻缘许愿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这里举办的各类节庆活动,如五福临门贺新春、花朝节、状元文化节等,深受游客喜爱。
被撤销资质背后的原因
根据国家林草局的公示,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被撤销国家级资质的主要原因是“红线范围不明确,权属存在争议”。公园管理方表示,他们已在公示期内向有关部门提出异议,但尚未收到答复。
公园管委会主任陈景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东莞作为“双万城市”(GDP超过万亿,常住人口超过千万),拥有一座国家森林公园的标杆意义尤为重要。公园多年来凭借自身力量,积极投身于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以及林下环境改造等工作,从未向政府部门申请过任何经费支持,还为政府贡献了接近一亿元的税收。
然而,东莞市相关部门人士指出,公园设立的前提条件是红线范围明确,权属没有争议。由于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一直未能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多次发文要求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未果,只能如实上报。
对东莞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对东莞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东莞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持续发力,从扬尘污染防治到水环境质量提升,从企业复工复产的绿色护航到环境监管的加强,都在积极推进。
然而,观音山作为东莞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保护和管理不容忽视。即使被撤销国家级资质,也不意味着生态保护工作可以放松。正如相关部门人士所言,保护生态的职责永远不变,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未来展望与建议
面对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被拟撤销国家级资质的现状,我们应当理性看待。一方面,需要尊重国家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整体规划;另一方面,也要确保观音山的生态保护工作不受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和公园管理方加强沟通,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明确权属关系,为观音山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同时,我们也期待社会各界能更多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守护这片绿色家园。无论观音山是否保留国家级资质,其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都不会改变。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