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邮轮规范》看水上安全:中国标准的创新与实践
从《邮轮规范》看水上安全:中国标准的创新与实践
2017年1月1日,中国船级社发布的《邮轮规范》正式生效,这一规范不仅填补了国内邮轮设计和安全标准的空白,更为我国邮轮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将从游轮设计的关键要素出发,探讨水上安全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安全规范的必要性。
《邮轮规范》:邮轮安全的基石
《邮轮规范》(2017)是基于中国船级社近年来对大型客船、中型豪华游船的科技研究成果,同时围绕邮轮的功能需求,识别出邮轮的技术要点和难点,并在充分考虑现阶段业界对邮轮的技术诉求后编制而成。
该规范主要内容包括:
- 邮轮规范的适用性;
- Cruise、CEDI(Ox,Cx,Fx)、HEDI(x)附加标志的授予方式;
- Cruise附加标志要求,包括船体结构、消防、及其他要求;
- CEDI(Ox,Cx,Fx)附加标志要求,包括功能要求、技术要求、检验要求;
- HEDI(x)附加标志要求,包括功能要求、技术要求、检验要求。
其中,邮轮附加标志(Cruise)要求研究是该规范的一大亮点。根据邮轮特点,在国际上首次研究并制定了邮轮附加标志(Cruise)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 结构强度:邮轮超大空间、异型结构、连续多甲板的结构强度标准,包括连续多甲板的总纵强度、全船有限元分析;超大空间和异型结构的局部强度和局部有限元分析;超大空间、异型结构、各类开孔的疲劳强度分析等。
- 剩余强度:大型客船船体结构剩余强度评估要求和方法。
- 消防:高大、扁平大空间的探火、灭火、排烟、布置、撤离分析等相关要求。
- 消防和救生替代设计。
- 安全、稳性、救生设施、船上安保措施和舒适度等。
此外,该规范还首次研究并制定了邮轮休闲体验设计指数CEDI(Ox、Cx、Fx)要求和邮轮健康保障设计指数SEDI(x)要求,充分体现了对乘客体验和健康的关注。
游轮设计中的安全要素
游轮设计中与安全相关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船体结构、消防系统、救生设备和安全返港要求等。
船体结构:邮轮的超大空间和异型结构对其结构强度提出了特殊要求。《邮轮规范》中详细规定了连续多甲板的总纵强度、局部强度以及疲劳强度分析等要求,确保船体在各种海况下都能保持足够的强度。
消防系统:邮轮上的高大、扁平大空间给消防安全带来了挑战。规范中对探火、灭火、排烟、布置和撤离分析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全。
救生设备:邮轮通常搭载大量乘客,因此救生设备的配置至关重要。规范中对救生艇、救生筏、救生衣等设备的数量、分布和使用方法都做出了详细要求。
安全返港要求: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邮轮需要具备安全返港的能力。规范中对动力系统、导航设备和应急电源等关键设备的冗余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邮轮在部分设备故障时仍能安全返航。
实际案例:安全规范的重要性
2022年10月,上海海事法院审理了一起邮轮上游客滑倒致伤的案件。65岁的沈女士在邮轮自助餐厅用餐途中,因泳池边湿滑地面而滑倒,导致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
法院审理认为,邮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服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特点。在以中国游客为主要消费群体的航线上,仅用英文作为安全提示语言,在履行安全提示义务方面存在瑕疵。泳池周边地面易湿易滑,发生事故风险较高,邮轮经营者却只设置了英文警示牌而无其他防滑保护措施,未尽到充分的安全保障义务。
因此,邮轮经营者在此次事故中有较大过错,应承担70%的责任;另一方面,沈女士作为具备生活常识的成年人,理应知晓泳池周边地面较为湿滑,却没有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应对该起事故承担30%的责任。
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安全规范执行和监管的重要性。邮轮经营者不仅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规范,还要在高风险区域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并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
国际视野:中国标准的先进性
与国际邮轮安全标准相比,中国船级社的《邮轮规范》在某些方面甚至更为严格和全面。例如,规范中对邮轮休闲体验设计指数和健康保障设计指数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对乘客体验和健康的关注,这在国际标准中是不多见的。
此外,规范中对安全返港要求的详细规定,也体现了对应急情况的充分考虑。这些都表明,中国在邮轮设计和安全标准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结语
随着邮轮旅游的日益普及,水上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船级社的《邮轮规范》为邮轮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水上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再完善的标准也需要严格执行和监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我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邮轮旅游能成为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选择。